陳琛,號紫峰,登正德庚午科(1510)舉人,丁丑(1517)會魁,官刑部主事。
歸養,起江西提學副使,不就。崇祀文廟。明天啟年間,泉州知府特地為涵口陳氏立奕世科第牌坊一座,
以表彰其家族的人才輩出。
涵口陳氏歷代人物中最著名的是陳琛。
陳琛 (1477-1545) 字思獻,號紫峰,生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
五歲入學,受業于默省李公鳳,舉動如成人,書本無卷折,一衣一履,終歲如新。
七歲即顯儒氣道風,尋常應對皆成節奏。十四歲從諸葛駿習舉子業,二十歲受業于李木齋 。
大儒蔡清于木齋處見陳琛文字,日:吾得此人為友足矣。
親往琛住所,屈行輩與為禮。陳琛遂師事之,從學《易》,盡得其學問精髓。
三十歲著《正學編》,三十二歲講學於邑學宮,是年《易經通典》、《四書淺說》二部書著成。
三十四歲中舉人,四十一歲中丁丑科進士。曆官刑部山西主事、南京戶部雲南司主事。奉差淮安監稅,尋轉吏部考功郎。
因見朝廷昏庸,宦官弄權,貪侫結黨,自度官微職小,無力扭轉乾坤,遂以母病老乞退休。
歸家後,朝廷複任為貴州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校、江西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校,並辭不赴。
在鄉潛心著述,關心民生疾苦,上書府縣吏,倡築晉江南路(自溜石東山通塘市)及修六裏陂水利,
深受百姓敬仰。
晉江流傳有“第一通,陳紫峰”之語。
陳琛卒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其事蹟載于《明史.儒學》。
他在涵口的故居歷來受到保護,現已闢為陳紫峰紀念館。
位於紫帽秀林山的陳紫峰墓地也列為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涵口陳氏于唐代由河南潁川遷入閩地,元末因海寇作亂又由莆田涵頭遷到晉江。
其啟祖監簿中丞大夫念五公,乃宋狀元參政文峰公曾孫,初居青陽山隱逸,公妣墓地在青陽石鼓山。
其長子碧溪公因圓夢擇涵洞口而居,故名居地日涵口,雅稱涵江。
涵口在陳埭鎮北,稱謂“北岸陳”,
與宋節度使陳洪進傳裔“南岸陳”互相呼應。
涵口陳氏開基始祖碧溪公,名若濟,字汝舟,鄉居有德,人不敢呼名,但稱其號。
碧溪公生四子,分為四大房:
容齋公,名應卯,字以正,分支大鄉、涵透;次齋公名應午,字以中,分支橋南、橋北、後林;
三齋公,名應亥,字以義,出祖安溪;肖齋公,名應仕,字以仁,出祖臺灣、安溪、蓬萊、路美。
涵口陳氏官宦代出,
計有陳腆、陳琛、陳讓、陳衢四位入祀名宦、鄉賢祠,號稱— 四不朽。
祠堂歷經修葺,愈加壯麗,其附近還建有陳紫峰祠、石埕祖厝、容齋宗祠、正通官衙等多座明、清、民國的古大厝,
一字排列,就像一處活生生的閩南古建築博物館。
涵口村中,自西向東並排矗立著六座古色古香、勻稱大方的古大厝,由西向東依次是明代建的陳紫峰祠、
石埕祖厝、容齋宗祠、正通官衙及清代建的陳氏宗祠和民國建的陳煙德厝。
這六座古大厝均坐南朝北,橫排都是五開張,縱深五進。主體建築為單簷硬山式。
外牆磚石混砌,牆壁上貼方磚,紅白相間,色彩鮮麗;屋脊兩端翹起,似展翅欲飛;
屋蓋覆以筒瓦,雍容穩重。木構框架,斗拱與梁架接榫無縫,梁頭用藤條加固,斗拱、梁架、門窗精心設計,
上面雕有飛禽走獸、花木蟲魚、山水人物等各種圖案,刻工細緻精美,栩栩如生,立體感很強;
廳房正面的門框、窗框、橫額多用質地堅硬、琢磨光滑的輝綠岩石鑲嵌,上刻對聯,題字,篆隸行楷,不盡相同。
庭院和廳堂用天井隔開由回廊連接,兩邊有長列廂房。
座座屋前有長條花崗岩石鋪築的石路、石埕,大厝之間各有兩米寬的隔火巷。
是目前晉江市古民居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群。
1977年,以涵口古建築群名義列入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初前往探視,目前進入整修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