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青岐宗支洪適次子洪楷 (十七郎),字宣曦、號仕同,
生於宋高宗紹興已末年 (1139),登宋高宗紹興三十年 (1160),
末期庚辰科進士,在朝為官,諫諍朝綱不振,杆罪權臣,於紹興辛已三十一年 (1161),貶謫福建泉州同安縣令,
忠於任事,三年政績頗有卓者,由於金兵大舉南侵,戰事蔓延不息,公衙停辦,豫贛相繼陷金,歸計难酬,
於宋孝宗隆興甲申二年 (1164),攜眷萍泊托跡於烈嶼西方,
不久又徙居東林,又覺東林地居四賽,山巒多耕地少,非蕃衍族盛之所宜,
經四處堪輿龍脈吉地,鑒於青岐有飛鳳展翼之勝,靈氣之所鐘,於是再遷青岐開族蕃衍。
洪楷有開闢之子、輔佐之孫、墾荒拓土、啟擇山林,遂成一片平原沃地,以農漁為業,奠定萬年不朽之宏基。
二世府法公傳二男,長子五九公分支大廳衍慶,是為青岐長房始祖,至十八世先宮柱於清嘉慶年間遷羅厝傳派。
次子裕庵分衍二房傳三子,長教諭、次維達、三維節徙居東山八尺門,
次子維達遠遷漳甫二十三都岐塢保深塢庄
(今龍海市港尾鎮深塢村洪厝),次孫坤載遊學金門,定居水頭傳承箕裘。
九世興嗣公識地輿知易數,觀后豐之秀,於明初攜子侄入后豐,蕃衍族盛。
蘭亭別墅為僑民洪懷德於1933年所興建,不過據說實際住在此地的時間不多…….
(部分資料登錄為何寶古厝 ?)
民國二十六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日本人登陸大金門,二十五日登陸烈嶼,地方推派鄉老去迎接日本人,
在山頭上插旗子,表示這個地方已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流血或傷害。
烈嶼在淪陷之前,大家都怕日本人來會大開殺戒,所以有很多人跑到廈門去避難,
約一星期之後,發現日本並沒有殺人,就又偷偷地跑回來。
日本軍隊來之前,青岐有一對兄弟洪清棋、洪大山都當醫生,這對兄弟認洪水掽為乾爹,
洪水掽當時在跑大小金門的交通船。
民國二十六年開始對日抗戰,洪水掽被冠上間諜罪名,遭到槍決,
而清棋及大山兄弟,也就遠走台灣避難,待到和平以後才又再返回金門行醫。
據說當時日本人剛到青岐之時,就有人傳話要找些鄉老去歡迎,到祖師廟後方的路上去迎接,
日本兵到了青岐之後,巡視了一下,發覺地方並沒有軍人,也沒有槍枝,只是些普通百姓,
也就安定駐在青岐的「蘭亭别墅」之中。
洋樓的形成主要是僑民希望用不同的空間語彙表現也們逐漸竄升的社會地位。
他們在南洋看到了英、法等殖民者所興建的一些建築,輾轉將設計藍圖、繪畫或照片攜回金門;
加入目己的想法,告訴了本地的匠師,在一連串的消化及重新理解中,揉合了地方特色,營造出洋樓的風格。
因而免不了有一些傳統的東方元素。
烈嶼的洋樓分佈不是很普遍.根據實際的田野調查,
只在東坑、西方、上林、青岐、黃厝、羅厝、東林等地有發現。
不過絕大部分的洋樓都已傾圮,也許整修經費需花費甚多,所以都任其荒廢。
而這所蘭亭別墅正是少數的折衷式洋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