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60109_200845_767.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二十張犁為聚落名,址在新竹市水源里中部二十張犁路和原興路兩側,為一形成於清朝中葉的雜姓集村,

早期因附近墾有水田一百甲左右(一張犁約等於五甲)而得名。 (現地名為千甲)

IMG_20160109_165558.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548.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60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614.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清領時期,新竹地區因開墾的需要,紛紛建設水利,埤圳事業多由住民設施。除隆恩圳外,其餘均為共有或私有。

在清代新竹地方埤圳有十二條,分別為:隆恩圳、為公陂圳、後湖埤圳、烏瓦窯圳、客雅北圳、客雅南圳、湧北湖圳、

振利圳、白沙墩圳、二十張犁圳、九甲埔圳、香山坑圳,這些水圳的水源及灌溉區域見表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隆恩圳。

IMG_20160109_165703.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71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72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72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201354_289.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隆恩圳是康熙57 (1718)南北庄業戶王世傑及其侄,為開墾南勢、西勢之荒埔,而開鑿水圳,

灌溉面積四百甲,而得名『四百甲圳』。該圳在九甲埔築埤引頭前溪水灌溉。

IMG_20160109_165945.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6595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乾隆年間王家與鄭家爭訟,結果王家敗訴,王家因久受訟累,耗資甚鉅,管事王佐曾向台灣城守營參降借款,

後以無款償還,該參將適將他調,經請特准將王家田地抵償公款,埤圳亦歸公有,故改稱為隆恩圳。

IMG_20160109_170107.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200938_71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乾隆四十六年劉包死後,張光彩、王廷昌、王齊、楊開盛、楊呈祥、楊恭相、吳萬吉等相繼擔任圳長,

光緒十年間,王世傑遠孫王朱光接長。

後因圳務不振,被眾人具控,新竹知縣方祖蔭破其舊例,諭令紳士張廷琛、陳朝龍承辦該圳事務。

IMG_20160109_170134.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142.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159.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200845_767.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水路於頭前溪口分為南北兩溪。北溪分三分之水額,而為新社埤圳;南溪為隆恩圳本源,經員山仔、七份仔、麻園堵()

隘口等庄入六張犁,本流經牛路頭至九甲埔,分三水給九甲埔圳,在九甲埔築埤,流經二十張犁、潭後庄、羌寮庄,

另埤圳分為南北兩大汴,其大汴灌溉湳雅、金門厝、樹林頭等庄。

IMG_20160109_17012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12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原屬於六家庄的九甲埔(即今東區千甲里)與二十張犁(東區水源里),位於新竹市最北端,

西臨前溪里、中華路一段,南鄰東勢里、台肥新竹廠,北至頭前溪堤岸與竹北市遙遙相對…….

IMG_20160109_170418.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81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王世傑在1718年從頭前溪引水,開鑿水圳(統稱為隆恩圳),其支幹線貫穿整個新竹區,

灌溉了二千甲的土地,使得竹塹得以發展興旺。

清朝中期(17411791),開始有墾戶移居二十張犁(現水源里中部),光緒二十一年(1895) 增為113

聚落中央的靈安宮,主祀朱、吳、清三王爺,相傳源於咸豐年間的一草俺,民國六十五年(1976)遷建於現址;

IMG_20160109_17032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水源聚落現今所見,在原興路200~300號,之間路段有較密集的磚瓦老屋,其餘零星散布各處,

大部已翻修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而早期老建物則多數屋頂塌陷、無人居住,

除了建築物本身狀況不佳,目前面臨最大的壓力,則是都市計畫的開闢,讓當地面臨徵收的危機。

IMG_20160109_170648.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70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713.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現況水源聚落所見老屋,約為二十世紀初年所建,格局多為一堂二橫,坐落於北側面朝南方,

多數建物有設置小門屋,為一大特色。

從門樓及門額的衍派看來, 此處的居民多係黃姓…….

IMG_20160109_17074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722.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73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早期水源里分成兩大庄頭,以靈安宮及指源宮區分為兩大區塊,

一有活動中心、一有集會所,都提供社區媽媽、老人及小孩休閒散步及娛樂功能,居民很團結,不管是巡守隊、

環保志工隊,都有兩大庄頭的居民一起參與維護,就連種樹、綠美化。

 

水源里現有竹市十大珍貴老樹的老刺桐,相傳已有300年歷史,

居民封此老刺桐為「水源101地標」。

IMG_20160109_170826.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IMG_20160109_170833.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水源社區理事長曾萬子、水源里長曾資程和水源國小,最近為社區完成一本「為水圳寫故事」的小書,

裡面除介紹水源里景點,更詳述竹市九甲埔、汀埔圳及廿張犁的水源歷史蹤跡,

IMG_20160109_165640.jpg - 新竹  水源里傳統民居

這本書在居民、學生及耆老共同參與下,儼如「社區里誌」般,

循著書中所提的景致,仿如走進豐富多元的桃花源。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