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國小走過近二甲子,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歲月,回顧過往歷史,明治三十一年(1898) 於頭城國中舊址設立
頭圍公學校,為頭城國小的前身;光復後校名改為臺北縣立頭城鎮頭城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正式定名為宜蘭縣頭城國民小學。
其沿革為: 明治三十一年五月創立宜蘭日語傳習所頭圍分教場。 同年十月一日獨立為「頭圍公學校」。
民國卅七年十一月武營里新校舍竣工。校址遷移該處。
民國四十七年十月舉行六十週年校慶暨新建大禮堂落成典禮。
國五十六年十二月改建前棟二樓教室工程完工。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被教育廳指定舉辦全縣社會教育實驗示範學校。
民國八十七年(1998) 十一月創校百週年校慶紀念大會。
從校門口走過, 大致尚能看出日治時期校門的樣貌……..
離此不遠處的李榮春文學館, 其前身即為頭城國小校長的宿舍。
李榮春世居頭城,用他的文筆及畢生的創作,為開蘭第一城,著墨許多。
2009年9月24日 上午,宜蘭縣首次將「歷史建築」與「文學」相互結合的頭城鎮「李榮春文學館」在縣長呂國華、
頭城鎮長陳秀暖共同主持揭幕啟用,全館由佛光大學教授陳進傳負責相關資料的蒐集研究,及李榮春侄兒李鏡明
醫師協助,精心建置完成。
李榮春,大正三年(1914)出生,頭城鎮和平街人, 九歲就讀頭圍公學校,畢業後入私塾學漢文,自修英、日、中文,
為臺灣戰後最早一批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
二十四歲時,加入「臺灣農業義勇團」,隨團至中國工作。
除役後,留在安徽及江蘇等地讀書、寫作,矢志獻身文學。戰後回到臺灣,曾與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共組成
「文友通訊」,率先結成文學盟友;曾任職於「公論報」。
民國八十三年元月,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
「李榮春文學館」除陳列其手稿及出版作品,還呈現他一生的生活軌跡及創作歷程…….
蘭陽地區的白話文學,卓然成家,當以李榮春代表。
戰後的頭城,生活十分艱困,民眾大都忙於生計,無暇顧及文學創作的靈魂工程。李
榮春為戰後臺籍第一代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生前沒沒無名,罕為人知。
但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創作,只與少數文友往來。
作品數量很多以長篇小說著稱。
李榮春被喻為「台灣文學殉道者,蘭文壇獨孤俠」的本土作家,終生矢志獻身文學,
卻只有極少數的作品獲得發表,默默潛隱在宜蘭的頭城鎮創作,經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鍾瑞金與李榮春姪子
李鏡明長期蒐集其作品集結成書,
希望藉此尋求李榮春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
李榮春文學館也兼做頭城鎮史館之用 ;
是探訪頭城老街時能順道一訪的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