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位於浙江北部,位ˋ於上海、杭州、蘇州三座江南名城的中間位置,屬於長三角地區核心。
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嘉興的歷史長達7000年,這裡是中國南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環太湖文化區的發源地。
為中國歷朝歷代的糧食提供地,被譽為「天下糧倉」。
春秋時,此地名為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
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 三國時吳國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
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
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
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
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
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
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
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
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
嘉興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市內河道縱橫,湖泊眾多,河道全長1.38萬餘公里,
骨幹河流57條,內河航運發達。
嘉興老城四面有護城河環抱,城外東南面就是風光秀麗的南湖,又名鴛鴦湖,
京杭大運河也與之相連。
從渡口的會景園碼頭登上游船,開始浪漫的南湖之旅。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於嘉興城南而得名。
南湖原名滮湖、馬場湖,又叫東湖,嘉興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稱鴛鴦湖,
南湖成為旅游地后,人們多把南湖叫做鴛鴦湖,或將兩湖合稱。
南湖由運河各渠匯流而成,上承長水塘和海鹽塘,下泄於平湖塘和長纖塘,總面積624畝。
南湖四周地勢低平,河港縱橫。
據史籍記載,五代后晉天福年間(約936)以前,這裡蘆蒿叢生,尚無景觀,
此后廣陵王錢元?任中吳節度使時,在湖濱筑賓舍以為登眺之所,之后才逐漸形成名勝。
以后沿湖建筑了潘師旦園、高氏圃等,
從唐代起,就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成為江南著名的旅游勝地。
湖心島上的煙雨樓,樓共兩層,可以登臨賞景。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嘉興知府趙瀛征民夫修浚城河,運土填於南湖之中,
成厚五丈,廣二十丈的湖心小島,並於次年遷建煙雨樓於島上,
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
煙雨樓位於南湖湖心島上,始建於五代,從唐代起其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朦朧景色聞名,
湖上畫舫雲集,歌舞不絕,堪稱江南盛景。乾隆、孫中山及眾多文人雅士多次上島遊覽。
湖心島除主體建築煙雨樓外,還有清暉堂,乾隆禦碑亭,觀音閣,魚樂國,寶梅亭,來許亭,
鑒亭,釣鼇磯,八景碑,矽化石等十多個景點,
另外還有米芾,蘇軾,吳昌碩,吳鎮,彭玉麟等書畫家真跡石刻。
南湖以其朴素、醇厚的江南水鄉風情為歷代文人雅士所贊譽。
宋代詩人蘇東坡三過嘉興,留下了聞道南湖曲,芙蓉似錦張,如何一夜雨,空見水茫茫的詩句﹔
清代學者朱彝尊對南湖情有獨鐘,一連寫下一百首鴛鴦湖棹歌,把南湖的風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以游山玩水著稱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駐南湖,共寫下了十四首詩。
另外吳潛、楊萬裡、方回、張岱、錢謙益等文人都曾慕名來游,
自古吟詠不絕……
最為膾炙人口的,
莫過於杜牧的江南春 :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