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甲(1857-1917),為台灣民主國副總統兼義勇統領丘逢甲之長兄。

在清領時期以「邱成記」為墾號,開發台中附近竹仔坑、廍子坑一帶土地。

已未割台之際(1895) 率民主國義勇駐守南崁抗日不成後,一度內渡原籍,年餘再還台,

拓墾於大坑地區,為該區最大墾戶。



同治三年(1864)邱龍章為營救東勢石岡地區鄉民而得罪叛亂的戴萬生,為戴追殺,避難到

苗栗銅鑼竹森村李氏家祠坐館。此一期間丘逢甲就出生在竹森村,






邱龍章是咸豐年間秀才,丘逢甲出生後戴亂平,邱龍章返回東勢,並為次子取學名逢甲 。

丘逢甲十四歲應府試,當時主考官福建巡撫丁日昌,面考他另作竹枝詞,一日內完成,

丁日昌稱譽他為「東寧才子」。




日治初期,很多仕紳為保留家業,故與日人妥協,唯獨邱家被焚、被搶。




之前丘逢甲與長兄邱先甲,帶領三十六名義軍奉父從中部海港口出海,內渡泉州。

當時邱先甲、丘逢甲妻,丘逢甲弟弟樹甲,瑞甲,兆甲,丘逢甲幼子邱琮(即丘念台),

樹甲子(邱琨)妻子林金盞(霧峰林家女兒)還在在大埔厝(潭子);


邱先甲之妻廖氏懷第一胎時就在廍子山(今大坑山區)。

丘逢甲六首離台詩中有最後一首為:

「亂世團員骨肉難,兄弟離別正心酸,奉親且作漁樵隱,到處名山可掛單」。

就是說明此一情節……




稍後柏莊被焚,丘樹甲奉二嫂率妻小姪兒弟弟在霧峰林家及妹婿張家協助下回到泉州。

因族中困頓,回籍蕉嶺後即棄文從商,五年後死於鼠疫…..





邱先甲於乙未年秋返台,改名德來,想再號召義軍抗日,

後來被捕囚禁一段時間後才出獄,整個田園山產悉數被日本台灣總督府沒收。

原育有一女,隔數年長子邱賜璘(後易名為邱伯璘)出生。




之後逐年生育,共有五子八女,另有一養子一養女。

邱先甲原拓一千五百甲地,田園盡被日本台灣總督府拓殖廳沒收分給大寶株氏會社,

明治三十五年(1900)起,開始向日本台灣總督申請,要回當年拓墾之土地。

直到大正六年(1917) 病逝時,共申請退回約三百甲的地……




邱先甲墓建於日大正六 年(1917 ),墓園格局方正,氣勢磅礡,墓園為二墓手建築格局,

墓碑雖於民國78 年曾遭更換,但四周的泥塑及洗子石裝飾,仍為日治時期的作品。

墓園立柱上有一對泥塑石獅,造型栩栩如生,而其墓手的泥塑裝飾,如花鳥等吉祥圖案,

所保留的品相,相當完整。遠觀墓園四周,青山環繞,綠水環流。





墓園圬工泥塑及石雕細膩,手法多樣,題材豐富,工藝水準極高,

具有相當高之文化資產價值。

邱先甲墓地號雖在北坑巷, 但卻須從廍子坑產業道路進入 (路口為華盛頓中學) ,


前行約一兩公里處, 左側有道路下坡經過水泥橋 , 來到河對面的小社區 ,

沿著社區內的小路上行到幾近無路的情況下, 盡頭有一芒果園 ;

墓園即在果園的綠蔭深處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