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頭古屬武東堡。原來在康熙六十年代,武東堡及武西堡為一堡,稱大武郡堡,

雍正十二年分為二堡,稱大武郡東堡及大武郡西堡,乾隆年間簡稱武東堡及武西堡。

此地方原稱平埔Arikun族大武郡社的佔居地,大武郡之名是其社名。


堡內一部分早在康熙年間由泉州移民施長齡任大墾首,著手開墾,康熙四十八年(1709)便告墾成,

其餘部份於乾隆初年(1736)由蕭姓泉州移民自任墾首而拓成。


當時建立者,已有枋橋頭(今社頭鄉內)、紅毛社(今田中鎮大紅毛社)、奶潭(今田中鎮卓乃潭)等庄。

社頭月眉劉氏祖籍來自福建漳州南靖縣,第十一世祖天極於康熙中葉渡海來台,先抵達嘉義打貓

(今民雄)一帶,直至第十二世祖一籌公才移墾至今社頭月眉池。

雍正五年(1727)闢建月眉池,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

從第11世傳承至今21世,由初渡台3人至今近千人……


芳山堂子孫目前分住在湳雅的湳后、月眉池、北勢頭、新厝、下店仔,協和村的崎腳、

田中央、中湳仔、魚池內,橋頭村的圳尾、半路厝,新厝村等地。

新厝子一帶也是劉姓子孫繁衍之地…….

劉家先祖劉天極(第11世)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定居於嘉義民雄,

之後劉一籌(第十二世)於乾隆至嘉慶期間遷居到社頭,嘉慶十五年(1810)劉元炳(社頭

劉家渡台第三世祖)高中歲進士。




按: 劉世元炳,名光興字快先謚惠德。乃一籌公之次子。

娶陳氏昌娘謚淑慎,生二子,長道欣、次鄉飲大賓道進出嗣。繼娶蕭氏潘娘諱懿範,生道達、道乘。

嘉慶庚午年蒙授明經歲進士今劉氏家廟芳山堂內懸掛有選魁之匾。


劉家古厝「芳源堂」位於社頭新厝村,地處員林、永靖、社頭三地的交會處,

舊地名「湳底」,亦即低漥之意。

古厝建於日治大正十二年(1923)約於昭和二年(1927) 完工,耗時四年,為傳統三合院建築,

一進左右多護龍格局,位向坐東北朝西南,原建為正廳與左右護龍,戰後(1949)陸續興建左右

外護龍,1974-1977年間又再擴建,形成今日之樣式。


「芳源堂」面寬七開間,左右護龍均衡對稱配置,穿斗式屋構,雙燕尾屋脊,

脊帶裝飾以剪黏、彩磁面磚為主。正身前後設簷廊,採廊間均採洗石子拱廊、扶手、欄杆與

左右護龍形成迴廊關係,左右動線流暢,成為空間的特色。


外飾裝飾工法以洗石子為主,裝飾題材閩洋融合,而剪粘、泥塑、彩繪則採用傳統主題。

正廳明間仿三開門風格,左右側門採山尖造型,上以葵花泥塑裝飾,充滿時尚的格調。


可惜的是正廳的木雕在1995年間被竊,彩繪則是整修時被覆蓋,目前僅存左、右門樘上方

兩幅彩繪仕女圖。



 

左右護龍上水車堵誇張泥塑也已經毀壞,剩存灰色泥塑胚體,但從左右護龍對稱的竹節

窗櫺、階梯、對聯,仍可懷想昔日華麗的景況。




古厝被背對著潘厝巷 , 且位於深巷之內 ;

不刻意去尋 , 很容易錯過 …..

因而能保持其一貫的沉謐氛圍

 

附近另有古厝數幢…..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碼  319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