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時代距今約三百年前的溪湖,因地勢低窪,泥澤四佈潦水百里,煙波無際, 溪水又常氾濫成災,
域內四周唯三兩陸島載沉載浮地點綴水面,氣成一個像溪似 湖的天然景觀,名之為溪湖。
清雍正六年,屬彰化縣二林上保,日治之後設保良局,旋改隸屬鹿港辦務署之管轄,設溪湖事務所,
溪湖區轄管溪湖、頂 寮、大突、汴頭、田中央、西勢厝等六保。
大正九年(1920) 十月,實施街庄制度,合併 馬芝保之三塊厝、四塊厝、及武西堡之崙子腳、阿媽厝
成立溪湖庄。昭和十二年(1938) 二月溪湖庄升格為溪湖街。
原屬武西堡下的崙子腳庄 , 即今日大庭里大致的範圍 ……
康熙末年,由施世榜出資興建灌概水圳施厝圳 (因流經彰化平原八個堡,所以又名八堡圳),
吸引了大陸移民來彰化平原開墾,溪湖地區也在此時開始有漢人前來入墾,並在乾隆年間有了
番婆庄和大突庄二個漢人聚落的出現。
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是入墾的高峰期,各姓氏族群紛紛來到,漢庄大量林立,形成一處處
的血緣聚落,其中楊姓、陳姓是溪湖二大姓,
尤其是楊姓聚居處,溪湖老地名叫 「湖仔內」,更是因為人口眾多,帶動商業發展,
形成了商業繁榮的 「湖仔內」街,可能與今日的溪湖老街範圍大致相當。
陳姓入墾馬芝堡則溯及渡台初期定居於東埔鹽,三塊厝仔後,墾展至番婆庄、崙仔腳一 帶、
阿媽厝、大庭、湳底、尾厝等地區,繁衍後代發展,現為溪湖第二大姓。
大庭里中有崙仔腳路橫貫聯絡忠覺、頂庄等里。居民以陳、李二姓為多,主要栽種蔬菜為產業。
明治時期稱為彰化廳武西堡崙仔腳庄
明治四十三年轄區改為臺中廳武西堡崙仔腳庄。
大正年間再變為臺中州員林郡溪湖庄,街庄下的大字崙仔腳。
位於崙子腳17號的淵遜堂, 及31號的兩間陳家古厝 ,
是聚落之內具代表的傳統民居 。
康熙年間,陳姓來台祖陳慎豰,自福建省泉州府的南安縣趙堂鄉渡臺,後代散居附近,
六房陳義彭生有六個兒子,移住崙子腳,為紀念祖籍把定居的地方定名為「尾厝」,
此地名沿用二百多年,光復之後改為忠覺里。
中角原本是指派出所那裡,附近本來分成兩保,一保尾厝保和大庭保,
中角是屬於尾厝保,後來大庭分一些出來叫做頂庄保,光復之後中角則改為大庭里。
忠覺派出所除了屋頂拉皮過,大致上為舊貌。
是日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少數的派出所建築之一…..
至於那叫人驚豔的黃家古厝淵遜堂 ,
網友回覆: 黄淵遜及黄學昌是兄弟,
兩人是頂庄里黄氏大陸渡台祖先。後代子孫建堂即以「淵遜」為名。
前文中提到的黄啟書即此派下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