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於大正十一年(1922) 發佈《台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配合「日臺共學」,成立「臺南州

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有別於以「一中」、「一女中」為名的中學招收日人或權貴為主要目的,第二中

學校提供臺灣本地人就學。



台南第二中學校原為五年制中學;1943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縮短修業年限,改為四年制中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在臺教育,並將校名從「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改為「臺灣省

立臺南第一中學」。



民國三十八年,接辦省立臺南補習學校,並改組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附設補習學校」。

民國四十八年,於臺南縣新化鎮設立新化分部,專收高中學生;(已於五十五年八月獨立,目前為國立

新化高級中學。)



隨著時代的演進,又陸續改成「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等校名,

目前正式校名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臺南一中校舍建於地勢較高之沙崙上,清領時期舊稱為西竹圍、日治時期改屬竹園町,

所以該校亦有竹園岡之別稱。


台南一中校舍本館(紅樓)興建於大正六年(1917),為紅磚折衷式樣二層建築;


講堂(小禮堂)則落成於昭和六年(1931),為仿羅馬式建築,於1999年共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其正確的名稱為「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


國立台南一中在獲得中央補助之下,動工修繕校內已有歷史的紅樓、小禮堂等古蹟,

校方並邀請建築師向師生說明古蹟維護設計理念,並聽取師生意見。




最後委由建築師陳太農規劃設計,其修復工法選擇適當,過程控制嚴謹,歷史風貌得以保存。




針對大量設備和複雜管線,採用主機分離、線路分類收納的處理方式,

此項安排使得修復後之古蹟整體風貌未受到現代設備之衝擊影響,





堪為古蹟修復之典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