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為高雄沿海最具魅力的鄉鎮之一, 改制後已升格為永安區。 永安區北至興達電廠與茄萣區為界;

西至新港村海岸線,在台灣海峽有6,8公 里的海岸線,東北和路竹相壤,東南與岡山鎮為鄰,南邊則

以阿公店溪與彌陀為界。

永安在日治時期屬於仁壽里,光復後一度仍隸屬於彌陀鄉。



民國三十九年地方士紳黃文壽、薛金能等人提倡分鄉,並依地方自治及區域調整劃分法,以永保平安

之意,核准以「永安鄉」為名,並納入永安、保寧、維新、永華、新港、鹽田等六個村落;

目前永安區人口雖然不多,但創造出來的養殖漁業產值卻是相當驚人的……

維新村舊稱竹仔港,清代隸屬仁壽上里,日治時期則屬彌陀庄,是永安一帶開發較早的區域,

因此早在清嘉慶十年(1805)由信徒集資興建一庄廟名叫文興宮,主祀清水祖師 (黑面祖師公),

後殿則供奉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百餘年來,

雖風雨侵蝕,廟貌陳舊,而遠近受庇佑進香者絡繹不絕。


後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堪,民國六十七年重建,歷時三年落成。

據說大門門神則出自廟繪大師潘麗水之手,廟內還保存有 「參透禪機」之古匾。

由於巷道狹窄停車不易 ,不過匆匆一瞥,

只見那廟貌嶄新, 認為是否近年也改建, 也就忘了入內參拜……


早期竹仔港有兩層意義,一指村北的竹仔港溝,是舊內海深入陸地的殘餘,一指浮覆內海的無源港叉,

由於內海地形的複雜多變,不斷有浮覆地產生,也吸引先民進入墾殖。

因為明鄭時期屬於萬年縣維新里,故承襲舊名為 「維新村」。


位於永安和永華村交界的黃家古厝,是聚落中現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清同治十年,下茄萣一帶居民因捕魚發現此地,後黃媽成等人攜家遷至本地居住,

自此陸續有人遷入,人口漸增,乃成村落;初期無地名因遷入住家均為新建房舍,

經外地人稱「新厝」而以為村名。



從19世紀末黃家進入這片內海浮覆地進行墾殖,建立起一片家業,

起造人黃團大手筆的邀集了當時已具盛名的彩繪大師潘春源為當時的「新厝」作畫以添文化光彩,

以 「楊震卻金」、「蘇武牧羊」、「精忠報國」、「麻姑獻瑞」、「孝感動天」、「福星拱照」、

「東籬春色」、「奇品異香」等象徵忠孝節義及吉祥意含的作品傳予後代子孫。

歷經黃桂、黃清日及第四代黃建源兄弟,黃家古厝仍保存良好。



民國五十一午間,因古厝年久褪色,彩繪在木質合扇壁的畫作已呈現斑駁的情形,

據說黃清日先生特請潘春源之子潘麗水出馬修復,歷時八個月才完成。

無論是黃家後代或是潘家父子,藉著古宅的維修展現傳統文化中克紹箕裘的古樸之美,

讓黃家古厝在歷史保存的層面之外,成就一則動人美談。

只可惜無法入到內埕觀賞 ,只能在外牆上略為觀想……

遊走聚落內的巷道, 但見古厝比鄰, 巷道幽深 ;

近年來,在發展一鄉一特色的政策當中,永安鄉不但以石斑魚的養殖揚名全台,

更把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和地方產業納入導覽系統。

並於2000年起推出一年一度的「石斑魚節~永安心.石斑情」系列活動,

結合丁產業、人文和生態資源,讓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對永安有了更深刻與多面向的認識,

也使得永安成為高雄市沿海最具魅力的鄉鎮之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