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南海路五十四號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原是1930年興建的「台灣教育會館」,

也是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座美術館。

 




1945年八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灣教育會館改為「台灣省參議會」場所,

1949年由「台灣省教育會」接收,1959年「美國在台新聞處」遷入,此後的二十年間,

成為台灣獲得歐美消息的主要管道。

 




 

1979年中美斷交後,美國在台新聞處改稱為「美國文化中心」,行政院並於1993年六月指定為

三級古蹟,2006年於此籌設「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定案,計劃將以行政契約方式,委託財團法人

二二八基金會經營管理。




 

台灣省參議會的成立,可是戰後台灣人要求民主的重要見證。

當時省參議員名額應選三十名,竟有一千多人參選,可見當時社會菁英對民主的熱情期待。

不過,如此的百家爭鳴,最後卻換來了二二八事件的傷害。

 




據說當時參議員只能質詢卻無表決權,根本無法制衡陳儀施政,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三十名參議員中,有兩名參議員因問政犀利被捕喪生,其餘多被通緝

或是退出政壇。




由於建物的時空因素,因而被選定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建址。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歷經第345屆董事會,長達6年之積極推動與政府和各界的支持,

228國家紀念館」之籌設終於定案,並於2007228日正式掛牌。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掛牌後,同年4月立即由教育部進行紀念館古蹟修復工程,

20099月完成修復工程後點交予內政部,並隨即移交給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接續進行紀念館古蹟再利用工程,如期於2011116日竣工,

並於2011228日全館開館營運。

國家紀念館共二層樓,每樓每側的空間約一百坪,基金會利用一樓北側辦公。

二樓規劃一個六年期的二二八常設展;另一側用來作半年展,

 

常設展之主題介紹此場館的前世今生,以及二二八的受難者中的社會菁英。

一樓西側則作為開展追思活動的場地,

未來也會在此為二二八中的特定事件、人物舉辦特展或活動。

 


 

展館中有一股肅穆卻不悲情的氛圍,

只希望後世記取這一段歷史所蘊含的時代意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