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町為日治時期台北之行政區,共分為一~五丁目,在港町之東,大橋町之南。該町似因
永和街與長樂街而得名。其範圍約今大同區之迪化街一段與甘谷街等區段,迪化街在當時名為
「永樂町通」。
日治時期的迪化街稱為「永樂町」, 和太平町(今延平北路)、港町(貴德街)並稱為大稻埕
南北向的三條主要幹道。迪化街更是大稻埕的中心街道,古早古早以前,來自大陸的絲綢、陶瓷、
藥材和工藝品經由大稻埕碼頭轉運至臺灣各地,臺灣各地的米、糖、樟腦也經由此地出口,大稻埕
碼頭儼然是當時最繁榮的集散地 …..
早期西門市場的興建,主要是為提供住在台北境內的日本人採購疏果、魚肉上的方便,大約興建
於日本治台後的翌年(1896)。
而永樂市場的設立,則是因為台北境內的台籍人士多聚居於大稻埕一帶,
民眾的消費也都集中於此之故。
永樂市場是臺灣知名的大型布市,各式花樣美麗、質感精緻的紡織布匹,令人目不暇給。
這裡有各種花色的紡織品,不管是本地的或進口的,總是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而旁邊巷弄裡各種衣物周邊零件、配件、蕾絲、繡花也一應俱全,吸引著許多時尚設計、
表演藝術的創作者來此尋寶,而永樂市場總能滿足不同買家的各種需求。
附近巷弄裡還有一些美味的古早味小吃,例如青草茶、土魠魚羹、米苔目、外酥內Q的甜不辣
等,讓人到此總是能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永樂市場附近有一些知名的歷史建築…..
葉金塗古宅位於重慶北路二段172號,在重慶北路與保安街交叉口上,
宅邸建於大正後期(1926),於歷經三年落成,是由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富紳葉金塗所興建。
葉金塗所開的商行名為的「金泰享商行」,人稱「鳳梨王」,是當時大稻埕的富商之一,
從葉宅豪華奢麗的及外觀,即可想見葉金塗雄厚的財富實力。
目前葉宅保留最完整的部分是保安街上的三層樓立面,在三樓頂的立面上,左右邊各可看到
一個「泰」字(圖五),葉金塗的商行名為「金泰享商行」「泰」字為葉家商標,字的旁邊
有二個鳳梨圖型作為事業代表,旁邊是花草泥塑。
屋主早逝,子孫遠居美國洛杉磯,房屋曾出租給新中華大酒樓,
華麗門面是當時大稻埕最著名酒家、餐廳之一,與當時大稻埕的著名酒樓江山樓、蓬萊閣
等互別苗頭,自立晚報也曾在此經營過。
位於重慶北路2段64巷的有記茶行創立於1890年,是專業的烏龍茶與包種茶商;
有記名茶來自福建安溪產茶世家,歷代以種茶為業。光緒年間,傳至王孝謹時,首渡南洋
發展,在泰國設立王有記茶行,行銷溪茶於海外,頗著聲名。
日治時期時在台北大稻埕設茶葉精製廠「王有記茶行」,
93年6月老茶廠為迎合時代潮流,大幅翻修,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面貌,簡單扼要地展示
台灣茶葉的歷史、以及製茶的作法,二樓並作為藝文空間,提供更多的交流活動….
杏花閣大酒家位於民生西路321號。
三間街屋連棟式設計,中央之山尖式山牆為視覺焦點。
早期大稻埕一帶興起的酒家,1960年代盛行的有白玉樓、杏花閣、五月花、醉月樓等;
「江山樓」更是許多文人雅士聚餐、商務宴客之所,菜色十分講究,日治時期,江山樓還曾經
作為款待日本皇太子的地方。
如今酒家多已停業或改建,杏花閣氣派的建築彷彿還在向人們訴說當年的無限風光。
民生西路309號的「新春芳行」為當時大稻埕地區茶外銷南洋的地點之一,
日治時期專司包種茶的精緻茶,成為一個大型的茶葉加工廠。
茶商王芳群之子王連河先生於昭和十年 (1935) 購下 309 號現址之地後,
於此開設茶行—『合資會社新芳春茶行』。
三樓店屋建築,三開間大型街屋,中間正面做凸出三角形山頭,上加女兒牆的特殊造型,
山頭內裝飾花草圖樣的泥塑,山頭下方有幾何圖樣線腳,邊間屋頂做欄杆,中間三樓牌樓面
退縮做突出陽台,陽台下緣做托架,邊柱基與間柱基做方形泥塑收頭,面材使用磁磚,
(網路資料照片)
二樓牌樓面窗帶頂做三角圖樣裝飾,窗帶有菱形凸刻裝飾,
建築物整體感樸實大方…..
目前作為市定古蹟進行外牆整修中;
相信不久之後能以全新面貌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