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 當時東螺社平埔族人阿力重長、阿束梯茅、阿這那三兄弟在溪湖一帶開墾招佃,
其祖父因為本地『有溪有湖』而取了現在這個地名。所謂的『溪』在乾隆年間稱為『大突溪
,是當時濁水溪的主要河道(現名舊濁水溪),『湖』指的是『崙仔厝湖』和『沙仔湖』兩個湖,

分別位於溪湖糖廠鐵道兩旁,現在已不復見矣。

清雍正年間,溪湖隸屬於彰化二林上保。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八月,設保良局。明治三十年(1897)八月,由鹿港辦務署管轄。

明治三十五年(1902)五月,設溪湖區,轄內溪湖、頂寮、大突、汴頭、田中央、西勢厝等六保。
大正九年(1920)十月,實施街庄制度,合併馬芝保之三塊厝、四塊厝以及武西堡之崙子腳,
阿媽厝成立溪湖庄,轄屬台中州員林郡。

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升格為溪湖街
民國三十四年(1945),改隸屬台中縣管轄。民國三十九年(1950)十月,改歸彰化縣管轄。

溪湖老街又稱溪湖中街,位在台灣彰化縣溪湖鎮,以員鹿路三段(南北向)為主,
此路段上也是另一古蹟溪湖庄役場的所在地,以本路段為中心,太平街、彰水路三段、員鹿路
三段(東西向)、二溪路一段等路段都是老街屋的分佈區,

較著名的有東芳樓(酒樓)、溪湖新醫院等……

在街南尚有一幢三合院形制的徐家古厝 (位於平和街)
 在傳統的閩南式三合院建築中融入一些日治時期的氣味。


溪湖因位於鹿港、彰化、員林、二林、西螺等地往來道路的交
點,又是農產集散中心,
街道在此環境下形成於員鹿路,沿著福安宮前發展。

日治初期街道呈現「工」字形,而後在糖廠的帶動下,街道往南延伸。



溪湖街的興起,與「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今溪湖糖廠)的設立有相當的關聯,

著名的楊海棠故居…..

1919 年鹿港名人辜顯榮將原有的四所傳統糖廠合併,名為「大和製糖株式會社」,
1920 年因資金問題與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在現糖廠位址設立「溪湖製糖所」。


也就是說溪湖街的興起,距今約有九十餘年的時光了…..



當時溪湖街分為街頂和街尾,呈南北向,當地人稱之為「中街」,
就是現在員鹿路與平和街銜接而成,分界線就是員鹿路轉向東方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以北的員鹿路,當地人稱「街頂」,
而十字路口以南的無尾街,就是接糖廠宿舍的平和街,當地人稱「街尾」。

溪湖中街」及十字路口兩側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段,
北有信仰中心「福安宮」,南到當時經濟重心的「糖廠宿舍」,街上有庄役場、保甲事務所
、派出所、消防組、溪湖信用組合、信用組合倉庫和郵便局預定地等行政金融機構;

另有楊永昌商會、產業商會、泗海電器商會及興業商會等四商會;

二溪路上的街屋建築…..

娛樂場所則有一座溪湖戲院,可以飲酒作樂的料理店多處,在明治製糖溪湖事務所附近,
則是運輸樞紐所在,透過糖廠五分車,往北可通鹿港、往東則通員林與臺鐵縱貫線接軌,
除了蔗糖產期運送甘蔗原料外,客貨運也是相當的蓬勃發展,所以糖廠附近有溪湖驛、倉庫
、元記運送、仁順運送、保板運送店等家;

旅館、醫院、中、西藥房的數量也不少;此外洋服店、靴店、照相館、精米所、洋品店、
商店等琳瑯滿目,可見當時的消費能力與水平,已有相當高的程度。

溪湖街役場建於昭和十八年(1943),是目前台灣留下極少的「街役場」之一,
為保存良好的日治時期街庄級之行政官署,已鑑定為歷史古蹟。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構造工法及裝飾線板、圖樣精緻,富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與時代意義。
民國97 6 1 日改為溪湖藝術文化館,供藝術文化展演之用。

街屋中又以街役場對面的「東芳樓」(酒樓)最具代表了。

短短的中街仍可以想見昔日之繁華景況…..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