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影雲根碣,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古崗湖南側的獻臺山(土名東紅山)上,與古崗樓遙遙相對;
明監國魯王<朱以海> 所御題鐫刻之碣石,由於該石已經崩落,四個字中的「根」字已不見,
只留下「漢影雲」三個大字倒立地上。目前被列為三級古蹟。

古崗湖位於舊金城東郊、古崗村南方,是一座天然兼人工的湖泊,周圍百燕南山、湖南山等圍繞,
湖畔百座雕樑畫棟的古崗樓,美輪美奐。

<古崗>名<滸興>,清時稱為<古坑>,民初時改名古岡,現名古崗。
古崗分小社、中界(大堡)、西勢,為一依山傍水的村莊,前有古崗湖、獻臺山,後有石紫山。

湖畔古崗樓建於民國五十三年,碧瓦紅牆,古色古香。原是先總統 蔣公因喜愛此地,故將古崗湖
北岸墓園拆除改建為古崗樓,是由淡水畫家、修廟專家及古文物收藏家<莊武男>負責興築而成。



湖光水影,景色可謂宜人….

民國四十八年在湖西半里處的梁山山麓發掘出魯王真塚,並在<獻臺山> 山坡發現傳為魯王所題之
<漢影雲根> 石碣,今僅存漢影雲三字,後人又重新立一新碣, 鄰近石壁上還留有明遺臣<諸葛倬>
等人題詠的詩句,字字清晰可辨。


按: 魯王朱以海,字巨川,號恒山,又號常石子,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荒王朱檀的第十代孫,
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永曆十六年(1662)薨於金門,享年四十五歲。

魯王生前抗清復明,輾轉東南沿海,長達十八年,其間除了離開兗州到浙東,以至任監國,前後
共七年,又駐南澳三年以外,寓居金門累計八年之久,在島上留下不少遺跡,其中以<漢影雲根 >
石碣最能代表他的慨然之氣。

(其新墓已輾轉遷建於太武山下)

監國魯王監督南明失敗,鄭成功迎於此。
魯王四處遊歷,在獻臺山上觀大陸思明州,而題「漢影雲根」四字,意為思念江山故國。

明朝遺臣諸葛倬、吳兆煒、鄭纘祖、鄭纘緒等人的詩詠。詩前誌序:
監國魯王遵澥而南,駕言斯島,揮翰勒石,為『漢影雲根』四窩字,意念深矣。
倬等
瞻誦之餘,同賦詩誌慨。」詩後落款:「永曆歲次甲午仲秋朔 恭題

可見此碣乃明永曆八年(1654)八月以前,魯王寓居金門時所刻。

詩刻的旁邊,約五公尺遠的石壁間,有明崇禎進士<董颺先> 所題的草書「闢沌」二字,
字跡堅挺秀拔,彰顯在獻臺山上遠眺時的氣勢無窮。

<漢影雲根> 原碣規模較大,只是….

該石早已崩落,四個字中的「根」字不見,只留下「漢影雲」三個大字倒立於地上。
民國59年,由社教館仿拓四字於真蹟石塊對面的另一巨石上。 長約三公尺,寬二公尺左右。

聊表緬懷之情….

而無「根」之恨,是否正驗證有明一代的氣數,走入幻滅的宿命當中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