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旱溪媽祖廟一「樂成宮」之歷史淵源,溯自乾隆初年,林大發之十五世祖渡台拓墾,
為冀求一帆風順及其墾業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一道來台,林氏一行人,
行經至本宮現址,因神靈顯異,乃擇定聖地,暫奉祀神祇於此。
時光荏苒,眾等皆拓墾有成,有志人士乃於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毅然創建「樂成宮」
於現址,供信徒朝夕頂禮膜拜。
迨至大正十年(1924),因人口增加,聚落形成,為因應日益增加之信眾,早溪庄保正林源泉
、張昧、賴為堯三人,乃有重建廟宇規模之議,遂協同地方熱心人士林大發、龔顯柴、賴為堯、
林阿堂、林同、林均等人,推動重建工程,工程萬端艱辛,歷經數載之施工,廟宇正殿於大正
十三年(1924)建造完成,三川殿則遲於昭和四年(1929)竣工,「樂成宮」宏偉莊嚴完整
之廟宇建築終告呈現。
依據清道光十二年編纂之《彰化縣誌祀典志》記載,縣內天后聖母廟計有二十一座,其中載有
「一在旱溪庄」,因此足資證實,「樂成宮」在前清道光年間,即已屬縣內著名之媽祖廟。
開三門的前殿為歇山重檐式的燕尾脊屋頂,石質外檐裝修,正面石刻牆堵多為日治時期的雕作。
位於前殿兩側的左、右山門已改為實磚砌造的現代式牆體,屋頂為歇山燕尾翹脊形式。
供奉主神的正殿,四點金柱間的大木構架多集中於較高部位,因此室內感覺空間較寬闊。
大樑下設較細的副樑,樑間安斗拱兩攢兩跳,為其它廟宇少有的特色與作法。
今日所見樂成宮的雛形是完成於日據時期昭和三年(1928)。
主要係由大木匠<陳應彬> 所主持; 建築樣式是一座九開間兩進兩廊兩護龍的四合院廟宇建築。
至民國五十二年(1963)又加以重新整建,使外觀呈現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組合。
「樂成宮」現存文物有:
嘉慶二十一年(1816)精緻雕刻之神案桌。
道光六年(1826)泉州石雕作之門枕石與下門臼。
道光七年之古爐以及門前一對青斗石雕造之石獅。
重要的匾楹則有:
法雨宏施 肅寧劉春霖敬書 霧峰林垂拱敬獻
(按: 劉春霖,清光緒末科狀元)
樂事慶昇平海外赤崁孚島國 成功歌大愷雲中青鳥導舟師
大正十三年甲子冬月 溫陵黃孫垣 敬書
溪山環勝概鯤身鹿耳拱神居 瀚海慶安瀾賈舶兵舩歌后德
湄洲進香經理 裔孫 林大發敬謝 鹿江 鄭汝南謹書
樂育黎民聖功直同於覆載 成全士庶母範堪比乎圭璋
大正拾三年甲子孟冬 大里庄裔孫 秋金獻納
旱田有收成蒙瞻化雨 溪流無氾濫盡度安瀾
昭和戊辰冬月 少箴王鵬傳書 台北海山郡中和庄 陳應彬獻納
樂善具婆心湄嶼英靈遠播 成名著海表旱溪廟貌重新
歲次昭和三年戊辰孟冬月 石本 榮美號獻納
樂歲豐年物阜民康蒙默佑 成功鎮事雕梁畫棟壯觀瞻
戊辰冬月 樹子腳 林耀亭撰 太平林垂拱敬獻 鹿津羅君藍敬書
樂得符書丹心復國封天后 成全道術白日昇空仰母儀
捐資者為為中部地區林姓一族; 如林耀亭,林垂拱,林秋金, 林蘭生等 ;
書寫者則包括有莊煥文,羅君籃,鄭汝南等知名人士…….
相傳在道光初年,稻作遭受蟲害,當地農民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於農曆三月
初一自烏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忽然烏雲密佈,降下滂沱大雨,蟲害即被掃滅殆盡,接著一庄又
一庄均神到蟲除,農民認為媽祖威靈顯赫所致。
十八庄民對旱溪媽感恩加上遶境的特殊宗教儀式。2008年7月11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傳統藝術、
民俗及有關文藝審議委員會將旱溪媽祖遶境登錄為民俗類文化資產。
「樂成宮」於1985年11月27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金壁輝璜的三川殿,凸顯出期宮貌之獨特….
廟埕前大樹下,老人散坐其間,好一幅廟街之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