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鄉原稱<月眉>,係因峨眉溪曲流凸岸之半月形沖積河階而得名。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04) 調整
部分行政區域,將月眉改為峨眉並沿用至今。峨眉在新竹塹地區漢族先民開發史而言,是屬於較晚近
開發的地區。在網路上搜尋<峨眉老街> 總會被索引至<北埔老街>, 這其實是大大錯誤的….

清道光十四年(1834),淡水同知<李嗣鄴>命令客籍開墾集團首領<姜秀鑾> 在塹南建隘樓,僱募隘丁
並分駐巡防;次年(1835) 與竹塹城(今新竹市)內閩籍商人<周邦正> 等合資成立「金廣福」墾號,
以武裝移墾的方式對北埔、峨眉、寶山三鄉原屬賽夏族的生活場域,進行所謂的<防番拓墾>。

金廣福墾號經過與原住民族的一連串戰鬥之後,才在各地陸續形成漢族先民聚落;
而整個大隘區域的拓墾也從此大致底定….

道光十四年(1834)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止,共計十四年是金廣福拓墾本區的高峰期,由北埔出發
沿峨眉溪往下游方向前進,陸續開發中興、峨眉、石井、沙坑、赤柯坪、富興、水流東、轉溝水等地,
另一方面富興曾家先人也在此期由頭份田寮進入富興開墾,成為富興的最大家族。

這一時期峨眉鄉主要地區大致已開發完成。

道光二十八年(1848)治光緒六年(1880)止,共計三十三年,屬於開發低迷期,
主要是溯峨眉溪支流,拓墾社寮坑、陰影、石硬仔、茅坪等地。

明治三十一年六月再次改正地方官制,廢新竹縣改隸台北縣,下置辦務署及其分署,此時峨眉地區
稱之為<月眉區> ,屬於新竹辦務署北埔分署所轄。大正九年(1920)改隸新竹州竹東郡峨眉庄

民國39(1950)定名為新竹縣峨眉鄉迄今….



<峨眉老街>主要集中於鄉公所前的<峨眉街> 以及與其平行的<成功路>

由中豐公路轉入峨眉街區,首先在加油站斜對面看到一棟古厝,門額寫<江夏堂>

(這樣的古厝在峨眉地區並不多見)

來到街區的邊陲,映入眼裡的是宏偉堂皇的<丹桂宮>

<丹桂宮>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曾於昭和十年(1935) 大地震中崩毀, 國三十五年改建,
崇祀主神為三宮大帝、五谷神農大帝、開化梓潼文昌帝君,其寺建築金碧輝煌,青山掩映分外綺麗。

目前丹桂宮旁還設有峨眉鄉老人中心,平常是鄉中老人休閒的地方。
廟前有一導覽牌,說明旁邊的峨眉國小校園中有日治時期之記念碑,遂進入查勘….

峨眉國小,前身為<月眉公學校>; 明治十三年(1898)奉准設立,迄今已超過百年


<月眉公學校>於明治十四年舉行開校典禮,當時入學學生八十人,第一任校長為<氏家楨治> ,
一共在校服務了十二年十個月的歲月, 其間貢獻心力,嘉行令人緬懷.


首任氏家校長創校維艱,服務峨眉十二年,創立典章制度, 為學校發展奠定基礎。


另創校時之訓導<宋進> 先生就任前即於月眉街「山河書院」學堂擔任教授。
公學校創立之初,宋進先生帶領原學堂三十餘名學生進入公學校就學,自己也在公學校任教職。

自明治33(1900)起,宋進先生於月眉公學校任教十二年,對學校創校各項建設也是貢獻良多。

昭和三年(1928)慶祝創校三十週年校慶時,師生為感念他們兩人的功德進而興建記念碑以資表揚。



記念碑正位於操場邊的山坡上方….其右側另有一個日治時期的升旗台座

老街上的日治街屋以保存無多,大多集中於峨眉國小校門附近,臨近有鄉公所,郵局及衛生所,
可見該路段應該就日治時期老街的最精華的鬧市地區….只可惜公共建築均以改建為現代建築

ㄒ字路口處的街屋,保有角地及騎樓,建築樣式類似診所,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街屋?

<峨眉老街> 並沒有如北埔老街一樣的觀光資源,正因為如此,老街反倒維持其淳樸韻味

如果沒有過多的期待,行走在這樣一個靜謐的舊街道上,

靜憩於百年小學的青山綠蔭之下;

老街的悠然便油然而生….

國小正門對面的<順成餅行> 可是間百年老店;
<建成餅行> 專賣豬油餅,可能是少數幾家還在製作這種傳統糕餅的店家之一,
這家店在日據時代開張,如今傳到第二代、第三代,已有百年老店之名。

早期,豬油餅曾是客家人嫁娶時必備的喜餅,但在中西式喜餅提供的花樣愈來愈多樣之後,
豬油餅也慢慢遭到淘汰;建成餅行因應時代的變遷,製作雖遵循古法,但將口味做了調整,
減油少甜,符合現代人飲食習慣,

另外,在送訂用的大餅之外,也開始製作月餅大小的餅,變成生活中隨時可享用的糕餅。

舊街中總有著百年傳承的好滋味….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