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到中國後,又東傳朝鮮、日本。587 年百濟後裔的貴族<我氏>打倒<物部氏>掌握政權後,
在其父子二代支配時期(587645 ),百濟後裔
的貴族們積極導入佛教文化,朝廷也與中國唐朝交通。
當時所謂的飛鳥文化
濟文化的特色相當濃厚,也可以說是佛教文化。

隨佛教的傳入與之後日本和朝鮮半島、中國間的貿易、文物交流,佛寺與佛像立造的風氣和佛經、
佛畫、經筒
等文物,亦陸續傳入日本。
以福岡市為中心的筑紫、糸島、早良、宗像、粕屋等地建有不少禪寺,如聖福寺和承天寺,皆是以
禪和戒為基調的宋風伽藍寺院….

12~14 世紀日本僧侶入宋元,以及宋、元僧侶渡日者流,如榮西、圓爾、蘭溪道隆等等。
榮西(千光國師) 仁安三年(1168)
入宋留學七個月,歸國後在今津<誓願寺> 講經十五年。
文治三 (1187)再次
入宋,建久二 (1191)歸國,建久六年(1195) 在博多創建 <聖福寺

<後鳥羽天皇> 曾下賜「扶桑最初禪窟」敕額,聖福寺也因而成為九州臨濟宗第一大寺。

聖福寺是臨濟宗<妙心寺派> 下的寺院….
境內建於元久元年(1204) 的山門, 以及佛殿目前均被指定為國家史跡….(目前整建中)

室町時代末期曾受兵燹, 永祿十一年(1568) <耳峰和尚>入山住持略為復興,
天正十五年(1587) 領主<小早川隆景> 寄進300石寺領, 修建佛殿及總門等堂宇….

文祿四年(1595) 豐臣秀吉寄進200石; 慶長五年(1600) 福岡藩藩主<黑田長政>在寄進200石,
江戶時代的文化及文政年間, 以禪畫知名的<仙厓義梵> 和尚曾擔任寺院的住職,

聖福寺具有完整典型的伽藍形式, 由於全域均為指定史跡,多數寺境未開放參觀….

(只有在行事時候, 部份場所得以對外開放)

山門掛有山名為<安國山>的門額, 所在的位置在於博多區御供所町, 亦即在東長寺後方

聖福寺左側的<煩心寺>,是處教人放下煩心的僻靜寺院…..

由聖福寺前巷道左行往承天寺方向, 其間有<妙樂寺>

進入<妙樂寺>山門,有一很長的甬道,通往隱身於深處的堂宇….

<妙樂寺>屬臨濟宗大德寺派,山號是<石城山>。
正和五年(1316),由大應國師(南浦紹明)的法弟<月堂宗規> 在此奠基。
<石城>是與元寇防壘有淵源的博多別名。


初創之時的寺廟位於博多灣海岸的海濱處(系島半島),曾是遣明使一行人留宿過的對外交流據點。
天正年間(15731591)曾被燒毀,直到第一代福岡藩主<黑田長政>入國後,才移至目前所在地。

穿過國体道路,便來到<承天禪寺>的境域…..

<承天寺>屬於臨濟宗東福寺派,山號為<萬松山>,開山祖師為聖一國師(円爾辯爾)。

 

円弁(聖一國師)嘉禎元年(1235)入宋,仁治二 (1241)歸國,仁治三 年(1242) 得宋商人
謝國明之助建<承天寺>,承天禪寺因此也成為日宋貿易的
據點。

聖一歸國後一、二年間在博多地區傳禪法,並將饅頭、素麵的製法傳入日本。
博多商人<滿田弥三右衛門> 隨圓爾渡宋六年,學習廣東紡織的技法,歸國後創 <博多織 >

現於入山門左側即可看見相關的記念石碑….<餛飩蕎麥發祥之地> <山笠發祥之地>

< 滿田弥三右衛門> 墓地也在寺院之中….

寺院主要建築物為<覺皇殿> <方丈>與<開山堂> 等
其中又以方丈前的石庭<洗濤庭>, 展現出枯山水的禪意無窮


寺藏的釋迦三尊像、禪家六祖像(鎌倉時期)、銅鍾(高麗時期)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承天寺中青楓翠綠,襯托著石庭中白色砂紋, 方丈的一隅, 頗有鬧中取靜之幽深

臨近的街道兩旁淨是銀杏,

看來秋深時刻,此處亦當為紅葉之名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