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1870) 興建的 <萬金聖母堂>,為一寬五十七尺、深一百一十六尺、高二五尺、外壁厚2尺
歐洲傳統哥德式教堂建築。建築外貌二層上加設短欄杆,塑造出三層三開間的立面效果。殿內以平行
圓柱區分中殿與兩側,展現出平實無華而又莊嚴肅穆的效果。 是臺灣現存歷史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咸豐八年(1858),西班牙屬地菲律賓「聖多明我」(St.Dominic)教會教士郭德剛神父
(Fernando Sainz,O.P.)來臺傳教。咸豐十一年(1861),郭神父偕同傳教師篤哥先生由高雄
至萬金傳教,是為萬金天主堂創立之始。
同治元年(1862),黎茂格神父接任本堂,翌年以六十元清幣,在萬金購買一片土地,建立
同治五年,因暴民縱火燃燒教堂全毀,未曾留下任何圖像紀錄。
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在赤山地區(今萬巒鄉赤山村、萬金村)建造了這座堅固的教堂。
由於地處閩客、平埔、排灣等各族群交會之地,在屏東平原的開發史中,是族群關係緊張的地方。
自從天主教進入萬金傳教之後,族群的紛爭與對立反而消弭於無形。
同治年間福建船政提督<沈葆楨>目睹此一現象,感動之餘乃奏請朝廷書「奉旨」懸於教堂之上,
加上「天主堂」花崗石牌示,及現存教堂內由福建名匠雕鑿的聖母轎,是清代遺留重要的文物。
萬金天主堂,經過光緒十一年(1885)以及民國四十九年等多次修建,今日外觀大致維持原狀。
天主堂的造型構成,基本上是一正面雙塔式的小型教堂模式。
整座教堂可以視為由西正面、中央禮拜堂、及東面環形殿三個造型所構成。
中央屋預呈三角形,上豎十字架,其下有兩橫排中英文字,寫明教堂建築歷史和教義,
其上橫排申閻鑲嵌一方小石碑,石面刻「奉旨」二字,即為當年清廷所賜之碑。
另外左右兩邊方形衛塔,平頂邊緣有像城牆的雉堞。
聖堂內部兩列柱子分割為主廊和側廊,聖壇與祈禱室之間有木欄干分隔,
聖壇上所放西式神龕,其雕刻與某些細節,富有中國色彩。
當年來自菲律賓的三座聖像和法器,保存於教堂之中,成了「鎮堂之寶」。
教堂四面的彩色玻璃窗,為堂內帶來和祥的光線,在熾熱的南部陽光底下,帶來一分寧靜。
西元1984年七月,羅馬天主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敕封為「聖母聖殿」的榮銜,在國際天主教界有了
崇高的地位,可說是古蹟當中崇高的榮耀。
教堂周邊環境清幽,假日仍是作禮拜的場所….
此處也是自行車族停駐歇腳的重要繹站
儘管不一定是天主教徒,
但接受祝福的感受卻是無所差別的
教堂周邊環境清幽,假日仍是作禮拜的場所….此處也是自行車族停駐歇腳的重要繹站濃濃的異國情調,儘管不一定是天主教徒,但接受祝福的感受卻是無所差別的
鄭大哥好厲害,真的把萬金教堂整理出來了 ^ ^
鄭大哥好厲害,真的把萬金教堂整理出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