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護國禪寺,始建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完工於明治四十三四年(1911),隔年大正元年
(1912)621日舉行落成佛像安座大典;日治初期由日本僧人<梅山玄秀>(梅山得庵)禪師所建。
當時禪師受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佈教,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

趁著漫遊花博之便,順道再訪一遭….
(臨濟護國禪寺不在花博園區內,但緊臨圓山公園區 )

走到名人館旁,本想直通禪寺,被警衛阻擋,告知必須從園區正門進出….
卻在此處山腳的樹底下發現兩座石碑以及散落在地的石柱殘跡,由於字跡已渙滅,無法識別

轉由園區正門繞行,首先來到鐘樓處的入口

<臨濟護國禪寺>屬於佛教禪宗的<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為日本佛教的重要場所。
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供奉釋迦三尊;
另有鐘樓門,同為現存日治時期木構建築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目前已列入市定古蹟。

鐘樓門(原寺院之山門)右側立有石碑,上刻有— 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

新設的牌樓由民國官員(于右任,黃國書等)題字,可見為光復之後的建築,並非原構….

日治初期來台弘法佈教的 日本宗派中 禪宗的 曹洞宗 與臨濟宗(妙心寺派)甚為積極,
曹洞宗在台北 東門建<台北別院>(東本願寺,現東和禪寺),臨濟宗初期則以 <臨濟護國禪寺>
作為大本營佈教;隨後佈教重點南移,台南<開元寺> 遂成為 臨濟宗在 台灣的宣教總部,
臨濟護國禪寺遂成為 台北地區佈教核心。

光復後臨濟護國禪寺由 中國籍僧人接管,先後由 本圓、賢頓、以及白聖三位法師擔任住持….



進入山門右轉可至本殿後之<萬靈塔>

靈骨塔旁立著許多石佛,依地形排成半圓形屬於 日本 <四國八十八所> 石佛系列;



開山祖師<得庵玄秀>大和尚的墳墓, 以及
<兒玉源太郎>總督的髮塔並列位於萬靈塔前。



臨濟護國禪寺,是日治時期僧侶聚集的重要場所,也是台灣佛教史上代表性的佛寺建築之一。
大雄寶殿及山門,仍完整保存日治時期遺構,是目前存留木造佛寺當中,年代最早的建築。



日式的本堂(大殿) 原本在台北有四處,包括善導寺、東和禪寺, 西本願寺臨濟護國禪寺
其中又以善導寺最為雄偉,但在民國70 (1981 )前後被寺方拆除改建大樓,東和禪寺的大殿
也在民國82 (1993) 拆除改建「青少年育樂中心」,西本願寺則於民國94年(2005)焚毀….

現在僅存臨濟護國禪寺的大殿(大雄寶殿)。

(應該也是台灣僅存的,所以更加彌足珍貴 )

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 (入母屋造),整個建築均採用檜木,供奉釋迦三尊;


由於大殿無檐柱,為能達到出簷深之效果,故以密集之木材為檐做兩層武之伸出以承受出簷之重量
,在隅角更做四十五度出挑,以符合力學原理,密集之檐條構成了令人感動之圖案。



右側屋簷下掛著一個古意盎然的銅鐘,是明治四十三年(1910)所鑄,其上鏤雕佛菩薩數尊。

基台四周的欄干上刻記著奉納者的氏名,直落的滴水鍊則蘊含著濃厚的和風….

正殿內部謝絕進入, 中間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上有「慈悲為懷」匾額,右側供奉觀世音菩薩,
其上有「現壽者相」匾;左側是地藏王菩薩其上匾寫著「戒壽並尊」字樣。

因已整建如新,殿內窗明几淨,但其實而不華,莊嚴之心仍由中自然凝起。


山門也採歇山重簷式屋頂,上覆黑瓦、筒瓦及鬼瓦,其中他的筒瓦筒面上與大雄寶殿不同,
大雄寶殿筒瓦寫的是個「鎮」字用以驅邪或鎮風,而鐘樓上的筒瓦則是有著「二字三星紋」,
據傳此為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一族的家紋?
 

早年寺門朝南,門前還有蓮花池,後因寺旁玉門街開通,寺門轉朝西向以便信眾出入,
蓮花池原址也變成今日的公園。也同時拆除了原有木構造的庫裡(即廚房)建築….

由於禪寺歷史悠久,木材早因雨水、白蟻侵蝕而毀損嚴重,文化局自民國89年開始編列古蹟
維護補助經費,歷來維修經費已超出一億元,多數由寺方自行籌措,並得到日本相關單位資助。

 

此次整修所用的建材全是檜木,且以宜蘭檜木為主,少部分由越南進口。

木構部分採用透明保護漆以保留檜木修整痕跡,並鋪上遠至日本名古屋訂製的仿作黑瓦片,做工
精致講究,呈現出莊嚴禪寺的原有樣貌。

20074月起護國禪寺進行修護工程,共費時兩年。2008827日舉行大雄寶殿修復落成典禮。

臨濟護國禪寺雖為日治時期為宣揚日本佛教而興建, 但敬奉的同樣為三寶佛

所謂佛法底下,眾生皆平等,自然也沒有國族之別,人種之分

只有信眾虔誠與否的問題

若從佛寺建築的角度而言,

其保存的價值更是無庸置疑的….

0

2 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2 年 7 月 31 日 於 上午 11:24

    謝謝您的詳細介紹.

  2. 匿名訪客 2012 年 7 月 31 日 於 上午 11:24

    謝謝您的詳細介紹.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