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日本人在1899年發現了阿里山森林,於是興建了阿里山森林鐵道,台灣上等檜木、扁柏轉運到
日本蓋神社,同時供應給關東、關西、九州的造船業,運材鐵道終點站即設在嘉義北門地區,日本人稱
車站為驛,所以這座木作車站就稱作<北門驛>。




北門驛
不同於阿里山沿線車站,因為林務管理、鐵路機械維修以及製材需要,延伸的廣大腹地設置營林所、
北門修理工廠、嘉義製材所、貯木池,北門驛一帶曾是全台灣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



當年北門驛週邊的林業專區中的貯木池 , 嘉義人稱作<杉池>,大如湖泊用來浸泡運下山的原木,
防止木材裂開,增加木材壽命。現今已改建了文化中心、果菜市場、魚肉市場。


貯木池是製材廠的局部範圍,整個<嘉義製材所>還包括到現在北門新站、玉山一村、二村附近。

營林所是林務局的前身,現在共和路一帶、玉山一村、玉山二村這些宿舍聚落都是林務局所屬員工宿舍。

在共和路還留下一處嘉義的古蹟-<營林俱樂部>,這棟都鐸式建築,當年是營林所的休閒娛樂場地,
跟北門驛一樣是嘉義林業歷史的見證者。(本次未到訪)


北門驛大事紀:

明治39年(1906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完工通車。

明治43年(1910嘉義至竹頭崎間開始營運,北門驛完工啟用。

大正元年(1912阿里山鐵道正式開通。同年二萬坪到北門站驛的運材列車正式開通。

民國62年北門新站落成,北門舊站轉做貨運及維修之用。

民國87年  公告為市定古蹟,但5月遭祝融之災,同年嘉義林管處整修。

民國90年北門驛景觀改善工程落成。


北門驛為木構造建築,平面為長方形格局,入口門廊略微突出,為站房建築的常見形式。

 

現存北門驛之建築空間可分為公共、事務及運輸補給空間,其中公共空間有等候室、廣場、
門廊、月台、檢票口。事務空間有辦公室、售票口、行李托運處、信號室,
運轉補給空間有倉庫、值班室、茶水間。

北門驛站房地坪以混凝土鋪設,臺基略高,值班室地坪架高並鋪設木地板,形式實用簡樸。
其柱樑結構為外露式,其間設置牆壁、門窗或開口。


門廊部分係以鑄鐵管作支柱,頂端與屋面連接則由鑄鐵管分叉成三弧形支撐,在立面上由於
弧狀統一造成頗具韻律節奏,而門廊屋面高度亦較站房簷口低,於外觀形成重簷屋面。

屋頂形式屬唐破風樣式寄棟屋根……


經過整修的北門驛周邊將來將朝<鐵道文物展示館>發展

周邊景觀清幽,林蔭間的鮮紅色阿里山火車車廂

參透著一股明亮…..

又一次的鐵道旅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