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四十一年(1908) 縱貫線全線通車,當時此地並沒有車站,直到明治四十三年(1910)12月才設立
大安溪信號場」,大正九年(1920)改稱「大安驛」;一直到光復後,民國43年才改名為「泰安站
1998924日舊山線停用後,由於路線切換,舊站停止使用,乘客需改至新設的泰安車站乘車。

舊泰安車站的站房及站場轉為觀光用途,站內軌道與轉轍器仍維持廢站前的配置,但電車線已被拆除,
舊山線軌道只到本站站場的南端為止。

201065日起,舊山線復駛觀光列車,似乎為舊山線注入了新生命…..

一般人大多引用舊山線的狹義定義:單指三義=后里間遭廢止的路段。

19084月:三叉河(今三義)至葫蘆墩(今豐原)間鐵道完工。

1910121日,此地最早設置「大安溪信號場」。1920111日改設「大安驛」;
震災前的車站樣式依照片所示,大致與新北投車站建築樣式類似….
 
1935420日:新竹、臺中州大地震,山線遭受地震破壞,山線一直到1938年才修復完成。
舊泰安車站現貌也是此次震災後所重建….

站內還有座砲彈形的「震災復興紀念碑」,上刻有日文碑銘,述說當時地震復建工程的概要。


昭和10(1935)421日清晨發生關刀山大地震,山線鐵路受到重創,大安驛原木造站房也
傾倒毀壞;重建站體採用「鐵路建築標準型」,採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
,具有迴廊、廊柱修飾的簡單建築。

經三年多於昭和13(1938)7月始完工,車站特色是站體低於鐵路軌面,搭乘火車需經過
地下道方可至上面月台,頗為特殊。

民國四十三年(1954)改稱為<泰安車站>。
泰安車站這款標準造型二等站體 台鐵目前尚存多處,多被列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如同樣震災受損的造橋、銅鑼、清水等站,以及同期改建的 二水、路竹、橋頭、等等車站。

這類老車站雖是制式站體,但每一座因需求功能、地形因素,站體外觀多有不同;
壁面、迴廊、廊柱磨()石子範圍、顏色也有所不同,可以略為比較。

探訪的緣由則因為公共電視戲劇中的驚鴻一瞥.

頗為復古的感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