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後,台灣被迫割讓,日本人也正式入主臺北城。當時由於城內空間有限,日本政府
便開始施行都市擴張計畫…..於是,將城牆予以拆毀,只留下城門,並將生活範圍往南擴張。
明治三十四年(1901)開闢城南幹道(今南海路),並將日人住宅向南擴展,帶動了城南區域的發展。
在此一區域內,還為了記念前任後總督,分別設置了<兒玉町>及<佐久間町> 以總督命名的行政區域
<兒玉町> 位於千歲町西,包括今南昌街一段、二段,湖口街、南海路、寧波西街、福州街等
<佐久間町> 位於兒玉町西,今牯嶺街、福州街、廈門街、寧波西街、重慶南路二、三段等屬之
由於延續著城內發展所需, 沿著南海路與寧波西街這一帶迄今仍保存了許多日治時期相關建築
就讓我們來個巡禮吧….
從和平西路側進入植物園, 繞過<布政使司文物館> (維修中未開放, 另篇再介紹)
就在文勿館右側有一棟紅磚兩層樓建築, 此是< 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舊館 >
< 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 > 成立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前身為日治時代的<中央研究所>
< 林業部腊葉標本館 >,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台灣最古老的標本館。
目前館藏標本總數已逾33萬號,其中包括日治時代典藏至今的標本近30,000餘份,
以及植物命名發表文獻所引證之模式標本1,800餘份。
穿過<國立歷史博物館>, 來到南海路, 對面即是<建國中學>, 巍立在校門內的紅樓,
也是此行探訪的重點….
<建國中學紅樓> 峻工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為台北市建國中學的校舍之一。
因該建物因為整體外觀呈現磚紅顏色,因此被命名為紅樓。
建中紅樓雖經1950年與1966年兩度大幅整修,但外貌並不失原有建築風格,
且仍有著拱門,鐘樓等歷史遺跡。
<建國中學> 原為< 臺灣總督府中學校 >,後改制<臺北州立地一中學>. 供日人子弟所就讀
委由當時任職於台北總督府營繕課的<近藤十郎> (新起街西門紅樓市場之設計者)
設計營建該校所屬校舍。
採取紅磚洋式風格,正面有突出的山牆,兩側設高聳的衛樓, 比例雄偉而端莊…..
迴廊外觀與窗戶則盡為相同方格的圓拱式。
除了這個特色之外,建物上的天窗、樓台、鐘樓、樸實飾帶與大斜式屋頂也為其該建物的特色。
1998年市政府因其此校舍建築的特殊性與歷史性,特別指定該紅樓建物為市定古蹟,
並於2005年完成該古蹟的整建復舊工程。
(南海學園內的 <臺灣教育資料館> 前身為建功神社, 另篇再介紹)
沿著南海路續行,還有數棟日治建築
包括有<原臺灣教育會館> <原憲兵隊分隊所> (今牯嶺街小劇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以及 專賣局下所屬之<南門樟腦工場> 等
讓我們繼續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