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為我國政府首度推動採取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國家基礎建設,總投資
金額超過新台幣5,000億元,路線行經台灣西部14個縣市,77個鄉鎮,32個都市計畫區。
整個工程施作主要包含土建工程、車站工程、軌道工程、基地工程及核心系統工程等項目。
台灣高速鐵路計畫由台北至高雄全線共設置十個車站,包括已完成之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嘉義、台南、左營等七站以及將來可能增設之苗栗、彰化與雲林三站,
沿線並於台北汐止、台中烏日以及高雄左營設置三處基地,以提供機客車過夜留置及清潔整備
服務之用;另在高雄燕巢設置高鐵總機廠,在台北汐止基地設置機務段,
以及新竹六家、嘉義太保設置工務、電務維修段 …..
高鐵系統設計速度為每小時350公里,目前最高營運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將台北至左營
之行車時間縮短為90分鐘,其尖峰發車班距將達每4分鐘一班車,班次密集,無須長時間候車,
與搭乘飛機(含劃位、候機等)時間相當,而較鐵、公路(目前最快為四小時)快約3~4倍。
高鐵每列車有989以上座位,路線運能達每日30萬座位,為目前航空之30倍,鐵路之4倍
,高速公路之2.5倍。
相對於古老的鐵道文化所散發出的懷舊氣氛
高鐵所呈現的無非是極具現代建築語彙的高科技形象……
車站工程部分,高速鐵路沿途設置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
左營等10個車站,以及南港、板橋等2個營運輔助站。
其中除台北、南港及板橋站由政府興建外,其餘9個車站則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規劃、設計興建
由於本身參與過高鐵青埔車站之興建工程
從重畫區內的蓽路襤褸開始,整地測繪,逐段開挖至逐步興築起隧道,月台層,大廳至上樑
進而後面的裝修工程…..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成為個人工作經歷中一個值得自豪的里程
坦白說,高鐵通車後,尚未搭乘過
但車站建築卻幾乎各各親臨, 是職業的關連性吧?
不同的站體,有怎樣的特殊的規畫設計, 有怎樣費心克服的施工環節….
參觀車站建築本身,進而成為前往外縣市旅遊中的順道安排
此次先從桃園及新竹走起
也就是先看看自己參與過的案子…..
<青埔站> 位於中壢前往大園的路途當中
是所有車站中唯一將月台層設置於地下者,也是所有車站中土方開挖及回填數量最多者
原因是此地海拔較高,且位於桃園國際機場的飛航管制範圍內,有所限高乃致
想當年,完成開挖時,偌大的開挖範圍及暫置成成的山丘,(40萬立方米的土方量)
還是頗為狀觀…..地上共有OMC (行控中心),車站大廳及停車場三棟建築
大廳周邊採玻璃帷幕,顯示科技感的一面
廳內錯落的裝置藝術,讓冰冷的空間多了些溫馨及藝術的展演
<竹北站>位於六家附近
最特別的設計在於屋頂的曲面規劃,聽聞當時也是此一工程中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
因為未上至月台層,無法仔細觀察其細部結構….
其餘建築設計語彙大致與青埔站雷同
高鐵車站規劃當時,因多考慮用地取得問題,所經過的路廊及車站設置地點,多位於郊區
雖早已完成車站特定區的規劃及開發,卻因周邊之發展未能同步到位,經常可見多數車站周邊
尚處於荒置的情形
除左營新站外,青埔,竹北,烏日,太保,仁德站無不如此
均尚有待加速其周邊的規劃及開發
以免造成高鐵車站獨撐大木的局面……
(這應是當時規劃之初,可以想見之問題)
下回繼續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