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光緒八年(1882),淡水縣知縣<王彬林>往台履任時,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仙公神像香火
奉於艋舺(今萬華)玉清齋。其後,景美街許多鄉民因傳染病而死,當地士紳乃將呂祖神像請到
景美,傳染病漸漸平息,士紳多感念呂祖之神恩,乃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在木柵現址建<指南宮>
大正九年(1920)起,並請來了當時的名木匠陳應彬大師修建,故指南宮也成為<彬司>後期的代表作
至1959年間曾多次擴建。
1991年開始,以不改變殿宇本貌的原則下,進行為時七年的重建本殿工程。
舊貌已逝,加上廟埕長期為頂棚遮蓋,無法窺得其全貌…..
維持大正年間原來風貌的
大抵集中於參道這一段上
指南宮為儒道釋三教合流的宏偉叢林。
從最早的本殿以外,陸續完成了大成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還有尚未竣工的地藏王寶殿。
佔地七十餘公頃,除宮觀亭台、迴廊、庭園用地外,大部分仍保持自然生態風貌,各種樹木繁茂,
生氣盎然,景色怡人,成為景觀絕佳的人間觀光旅遊景點。
吾本猴山岳山腳下小坑人士,宗親亦多散居於鄰近地區
孩童時期,經常隨大人前往仙公廟.參拜…年少時曾留下許多照片
六O年代旅遊地點多以宮觀寺廟為主,指南宮也成為觀光旅遊熱門景點,有來自全省各地的信眾
當其時,前往仙公廟參拜之人群可謂是磨肩擦踵,近年來前往的人少了許多,相對得了清幽
以至於擴建工程幾近停頓
孩童時每逢正月初一,總一夥人由參道一路而上,共計有上千階,一路走來綠蔭遮蔽石燈相隨
喧鬧聲中且行且走,倒也並不覺疲累
今年近半百,想重溫舊夢,卻換來氣喘吁吁….
在第一段平台處驚見大稻埕鳳梨富紳<葉金塗>奉納之石燈,覺得時空之中多了些交集
(參考另兩篇有關葉金塗的介紹文章)
以前,沿途有許多吆喝叫賣的小販,參道上熱鬧的情景簡直無法同日而語…..
近至山頂,(萬壽路停車場下方) 參道兩側奉納的裝飾石柱,樣式越來越有變化
續前行有七星池,中有一福德祠,兩側山徑階梯邊則石象,十人等羅列,大致維持大正時期的樣貌
由此可直上純陽殿,從前池中的泥塑飛龍,現今已少人欣賞, 穨圮於雜草之間
紅葉在頭頂上襯著藍天
上至純陽殿, 想起父親有一張年輕時斜倚欄干的照片,如今人已杳然但卻舊情依在
這參道上有同父親一同走過的那段
我的青澀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