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營舊名「查畝營」,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清雍正元年(1723),本區劃屬鐵 […]
柳營舊名「查畝營」,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清雍正元年(1723),本區劃屬鐵 […]
劉啟祥(1910-1998)幼年在柳營劉氏公厝長大, 12歲喪父,目睹家族爭奪財產之景況,感到厭惡與無奈, 在母親與兄長鼓勵下,隨其二姐夫即東渡日本, 畢業日本文化學院繪畫科。 並與楊三郎赴歐習畫,畫風靜謐優雅, 落筆簡潔而意趣盎然,用色單純而色感雋永。 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與 台灣南部美術協會, 致力於美術教育與推廣, 曾任教於台南家專。 知名畫家劉啟祥於1910年生於柳營地區 , 是早期畫壇中少 […]
柳營舊名「查畝營」,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清領時期當地望族劉 家才士輩出, […]
柳營舊名「查畝營」, 係當年鄭成功勘查地畝之營部所在。 為求軍民糧餉之富足,乃仿屯田之策,派官兵分駐各地墾田, 又另設「查畝營」,專司農地之丈量與分配, 此為本區「查畝營」名稱之由來。 本區原隸鐵線橋堡,屬於六甲辦務署, 大正九年實施街庄制,日人以「查畝」音韻不雅, 乃取該地住民多劉姓之特點,更名「劉營」, 而「劉」字之日語發音與「柳」同音, 故再轉稱為「柳營」。 小腳腿是柳營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
依據文獻記載,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哆囉嘓社 活動範圍內已出現以漢人為主的「哆囉嘓莊」; 到了康熙五十四至五十六年(1715-1717)間, 以來漢人日漸移入開墾,出現龍船窩莊、埤仔頭莊、秀才莊等漢人村莊, 而哆囉嘓莊亦拆分成舊嘓莊、新嘓莊; 同治初年(1862-1864年),已發展成哆囉嘓東上保及下保,下轄57個莊; 其中除少數位於今白河區外,大多數位於今東山區範圍內。 其後哆囉嘓街改稱為番 […]
文獻記載,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哆囉嘓社活動範圍內 已出現以漢人為主的「哆囉嘓莊」; 到了康熙五十四至五十六年(1715-1717)間,以來漢人 日漸移入開墾,出現龍船窩莊、埤仔頭莊、秀才莊等漢人村莊, 同治初年(1862-1864)發展成哆囉嘓東上保及下保,下轄57個莊; 其中除少數位於今白河區外,大多數位於今東山區範圍內。 其後哆囉嘓街改稱為番社街。 日治初期行政區劃雖更改頻繁,但傳統的堡 […]
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 也是直轄市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 廟宇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周圍環境清靜典雅, 並在大正4年(1915)建大雄寶殿,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 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 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 關於大仙寺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據說當時創寺的參徹禪師 從福州鼓山迎奉一尊觀世音菩薩來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