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紅樓>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緊鄰西門町徒步區。共兩層高的這棟紅磚洋樓為明治四十一年(1908)所興建的洋式建築,當時也稱為<新起街市場>…..而該建築獨特的地方,就是其外觀為正立面樣式。也因此,該建物於日治時期通常被稱為<八角堂>。 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大量日籍移民進入台北市。考慮其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台 […]
驚豔滄桑之美 三坑 永福宮
<三坑老街>的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當時的老街以廟口為信仰的中心,可以說當地居民日常買賣以及聚會的重要場所…..三坑老街只是短短一兩百公尺而已。走進老街拐個彎,就遠遠望見街底, 充滿滄喪的<永福宮> <永福宮>位於老街底,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也是三坑子居民的信 […]
三坑鐵馬道之 民居建築巡禮
大正六年(1917),日本人修築桃園大圳,圳水引自大漢溪,造成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因此喪失水運碼頭貨物轉運的功能,市況趨於蕭條。近來,縣府規劃三坑鐵馬道與其它自行車道一起串連假日除前來感受老街的風韻以外,騎乘鐵馬悠遊於鄉間小道之間,御風而行,也是不錯的遊樂….. 老街入口周邊有數家自行車出租店,每次一百元,無須自己攜車前來 一般均以老街中的 <永福宮>為騎乘出發點, 這次 […]
舊街風情(二七) 龍潭(三坑)老街
桃園龍潭<三坑子>,位於大漢溪的河階地,憑恃著大漢溪的舟楫之利,成為大溪與內陸的聚落(如龍潭、關西等)之間的水陸轉運站,昔日市況繁榮,<三坑老街>因此有<龍潭第一街>的美譽。日治時期,由於大漢溪逐漸淤淺,陸路運輸興起,公路、鐵路漸漸取代水運,三坑子亦漸趨於落沒。 從龍潭往石門水庫的台三乙公路(中正路三坑段)約5.5公里附近,左轉永福路,可通往三坑老街。左轉後的路 […]
頭城 頂埔 林朝宗古厝
林朝宗(1900-1997)古厝,位於頭城頂埔路二段,鄰近二城國小。原居於下埔,昭和元年 (1926)遷居頂埔後興建新宅第….1997年逝世後,林家古厝由後世三大房分住管理。<林朝宗>年輕時即在地方嶄露頭角,曾任保正及區總代、二城保甲聯合會會長。 一次由頭城回程準備上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前, 一眼瞥見對向路旁有間一古厝,似有可觀之處但天已昏暗,祇得趕緊上路回程,免得塞車之苦 […]
名流故居(十三) 淡水紅樓 洪以南故居
淡水開港之後,外商洋行接踵而至,一時帆檣林立,洋樓客棧,闤闠喧囂。同時,本地行郊也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加入競爭,淡水河岸船頭商行雲集。由於西風東漸,發跡之後,不論是建商館或厝宅都仿洋樓樣式,<紅樓>即是其中之代表。 紅樓確實之興建年代不詳,當在清末日初之際(1899年) 。據傳是由經商往來福州船行生意的商賈<李怡和>所建。六年後李氏經營之船隊遇風浪沉沒,大正二年(1913)時, […]
日月潭 水社碼頭之 湖光山色
根據<彰化縣志>記載: <珠潭, 沙連日月潭也….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 自山口入潭,廣八,九里,屈曲如環. 水深多魚, 中浮一嶼,曰珠仔山 (即今拉魯島)…. 番欲詣嶼,划蟒甲以渡,嶼員淨開爽, 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也….> 如此的湖光山色, 早列入邑中八景之一 …..< 珠潭浮嶼> 北路理 […]
尋找薰衣草森林 新社店
新社的<薰衣草森林>位於深山野嶺的深處,是一系列夢想的開端….綿延不斷的山巒秀色中;崎嶇不平的山路仍阻不斷一群群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體驗由二個女生所創造出的紫色夢想及期待。 數年前即已造訪, 數年後再次前往, 而今又過了許多年頭曾有文章記錄初次造訪的心情: 順著布簾邊縫泌出的一抹晨光中望去,是個沒有雨的好天氣.今天我們將去造訪在深山當中,在網路上所廣泛討論的最遠的咖啡館 […]
舊街風情(二六) 鹿港(中山)老街
鹿港中山路昔日舊名為<五福大街>,清代以來節次麟比的街屋,是鹿仔港最繁華的路段,由於鹿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風沙強烈,因此市街的商家就在街道上方加蓋屋頂形成<不見天街>,地面舖上壓艙石,使推車好運作,方便往來商旅買賣交易,也使顧客及居民免於風吹雨淋 日治時期因為市區改正之要求,遂將連綿之屋頂予以拆除 從彰化方向進入鹿港,首站是土城口 (即今文武廟、臺糖停營的小火車站至 禮拜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