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廟> 位於淡水水源地,北投里北投子98號。原係燕樓開台第二世<臣春公>故居,乾隆57年始建時為草廬,清朝中葉歷經三次分類械鬥,被焚三次。光緒元年(1875),監生<山石公>改建祖厝為燕尾脊宗廟, 並由四房武秀才<火炎公>住守。昭和12年(1937),管理人將宗廟改建成琉璃瓦,三川脊之廟貌,保存至今…. 是淡水最大宗族<燕樓李 […]
舊街風情(二八) 斗六(太平)老街
自清代以來太平路就被稱為<大街>,因為市街上南北百貨、附近鄉村山產都會聚集在此交易 .商業機能就都分佈在太平老街上,所以自古流傳著諺語:《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街中央是土地公間》 而現今所看到的<斗六老街>,其實是經過<老街再造計畫>而加以整修完成的全新風貌。 依據<雲林縣采訪冊> 記載:<雲林舊無縣治, 設斗六縣丞, 分隸嘉彰兩縣̷ […]
書翰千秋(十一) 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
朱耷(1626-1705),字雪箇 ,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 …..因嘗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 為明朝皇族江甯獻王朱權的後裔,是第九世孫。十九歲時國破家亡,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不與人語。二十三歲在奉新山出家為僧,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終。清代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 明滅亡後,國毀家亡,<朱耷>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 […]
書翰千秋(十) 吳門書派
<吳門>是蘇州之別稱,宋、元時期,江南蘇州一帶經濟繁榮文人薈萃,成為文人藝術發展的重鎮。到了明朝,這個地區的藝術家更是急劇增多,他們共同的特色是作品中有強烈的文人書卷氣息。就書法而言,形成了明朝中葉最大的書法流派— <吳門書派> <蘇州>一帶自古有稱為<吳郡> <吳中> <蘇門> <蘇台> <姑蘇 […]
極目海天 貢寮 草嶺古道行
據《台灣通志》記載,一位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白蘭氏>首先闢建了臺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所謂的<淡蘭>淡即淡水廳,以艋舺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宜蘭),而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即稱為「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的。目前所知的路 […]
名流故居(十四) 和美 陳虛谷故居
<陳虛谷>(1896-1965) 本來是和美鎮南邊潭墘地方一戶貧窮農家的第三個男孩,年幼時就過繼給和美鎮北邊塗厝大地主<陳錫奎>當養子。陳虛谷過繼給和美的首富之後,從此走向不一樣的人生。今日仍保留在和厝路上的這一棟稱為<默園>的洋樓,即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詩人<陳虛谷>的故居 默園洋樓完成於昭和五年(1929)年,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 […]
中部三巖之一 花壇 虎山岩
彰化縣花壇鄉位於八卦台地的西北麓,距彰化約六公里,境內岩築村有一座風景優美的佛寺….<虎山巖><虎山巖>創建於清乾隆初年,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建築巍峨,環境清幽,清代即被列入邑治八景之一,稱為「虎巖聽竹」。也是中部三巖之一 (另有清水巖以及碧山巖) …..現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臺灣民間奉祀<觀音佛祖>的庵堂, 多以<巖>稱呼之 […]
龍潭 大坪聚落 紅橋
<大坪聚落>距離三坑子約一公里之處。沿著中正路三坑段(台三乙)往石門水庫的方向,約在公路七公里指標處,過石門二號橋,左轉石門路時。 左側有路斜入可前往永和宮….穿過廟前空地,進入曲巷中,此處形成一傳統聚落,此即是所謂的 <大坪聚落> <大坪聚落>是個傳統的客家聚落,大坪地區較三坑子地區更靠近山區,因此在房舍的建築上大多較為低矮,巷弄非常狹窄且彎曲, […]
台北公會堂 (中山堂)
昭和三年(1928)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台北公會堂」。 公會堂正式動工是1932年11月23日,工程費時四年,於1936年11月26日完成….. 建築物由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井手薰>設計(井手薰設計之作品包括有: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