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宮的前身,據說為供奉陳稜的將軍祠。 此外有學者林衡道、楊雲萍等人認為開山宮可能是 臺灣首座保生大帝廟。 《隋書》記載陳稜曾攻打流求,有人認為即是臺灣, 且陳稜當初便是從開山宮前登陸。隋朝滅亡後,據說有 隋朝遺民與陳稜舊屬一起渡海來到臺灣,而後因感念陳稜, 遂奉他為「開山聖王」,建將軍祠。 明鄭時期,明寧靖王駐台時,為表將軍開創台疆之先功, 進封將軍祠為開山宮,以表陳稜將軍開山闢地之宏功, 廟前 […]
台南 北極殿 (大上帝廟)
中和境鷲嶺北極殿大上帝廟,又稱台南北極殿, 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昔日府城海拔最高之鷲嶺, 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是一間明鄭時期就已建立的古廟。 過去稱為「上帝廟」、「台南市上帝公廟」、 「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 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 1979年公告為二級古蹟, 現升格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臺南北極殿確切的建立年代不詳, 清代方志多用「偽時建」一詞帶過。 […]
台南 台灣首廟 天壇(天公廟)
臺灣首廟天壇的創建歷史,根據傳說,可以追溯到 鄭氏時期的永曆15年,為鄭成功來臺後築壇祭告天地之所, 此後一直由民宅輪流祭祀, 直到清咸豐4年(1854)才正式建廟。 廟內主祀玉皇上帝,為道教信仰中神格最高的神明, 而正殿前的「一字匾」, 為享譽府城的四大名匾之一,值得一看。 臺灣首廟天壇,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位於昔日為府城最高點鷲嶺之上。 別稱台南天壇,民間俗稱新天公廟 […]
(再訪) 台南 興濟宮 大觀音亭
大觀音亭與興濟宮皆興建於鄭氏時期, 是府城最早的觀音廟、保生大帝廟。 有趣的是,分屬於佛道教不同信仰的兩座廟宇, 不僅距離很近,中間只以一座「官廳」相連, 建廟的時間更只差一年, 這跟兩廟的發展背景有關: 「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與「醫神」保生大帝, 都是早期來臺移民的精神信仰,到了清領時期,臺灣最高武官 的官署「總鎮署」設在兩廟附近,官兵也常來廟裡祈福, 中間的「官廳」,則是提供官員參 […]
新市 社內地區傳統民居
新市區早年係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規模最大之 新港社的所在地,新港社亦為臺灣自荷蘭統治時期以來 最早接受西方文明之處,荷蘭人曾於此設置具學校功能 的教堂,並以羅馬拼音紀錄西拉雅族語言,留下了 重要的新港文書。 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往來臺南府城的必經之地, 因商旅行腳歇息之所需,逐漸形成新興市集, 故有「新市仔」之稱。 日治初期,社內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社內庄」。 該庄昔日西北及北與橋頭庄為鄰,東與 […]
新市 大洲 柯家古厝
柯家古厝,位於庄廟保安宮後側,是一座古色古香 的閩南式三合院建築,由柯卻興建於日治初期, 已有百年的歷史。 木架構建築展現昔日匠師對建築的細膩和執著。 拱梁瓜斗精雕細琢,木製壁堵詩詞彩繪,條型花窗, 半堵立體彩釉磁磚,風韻猶存; 庭埕磚苔敘說著柯家歷史的痕跡….. 大洲聚落位於鹽水溪北畔, 原為鹽水溪流域的廣大沙洲地,故名之。 北接豐華村、南以鹽水溪與永康區相隔、 東以南北向的產業道路 […]
(再訪) 原 台南公會堂
原臺南公會堂,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 所建之吳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 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 日治時期建為臺南公館, 1911年落成,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 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 二戰後改為中山堂,再於民國四十四年改為省立社教館 並加以修繕,今庭園尚存留一部份。 原臺南公會堂,日治時期時臺南第一座具公共集會 功能的現代建築物,戰後曾長期作為臺南社教館使用, 於民國八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