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小粗坑步道緊鄰新店溪畔,藍天碧水景色優美, 所謂小粗坑是指清朝先民開墾時稱呼多礫石的有水流 或無水流的谷地。 新店小粗坑步道其中一段是殘存的部分屈尺古道。 屈尺古道早期作為新店通往烏來的路徑, 需要經灣潭渡船後走山路至小粗坑渡船口到小粗坑發電廠, 再以山路前往烏來,十分辛苦, 到了日治時期另建新道以取代之。 「小粗坑發電廠」大門口,左側產業道路進入, 這條道路名為「屈尺古道」,是昔日先民往來交 […]
新店小粗坑步道緊鄰新店溪畔,藍天碧水景色優美, 所謂小粗坑是指清朝先民開墾時稱呼多礫石的有水流 或無水流的谷地。 新店小粗坑步道其中一段是殘存的部分屈尺古道。 屈尺古道早期作為新店通往烏來的路徑, 需要經灣潭渡船後走山路至小粗坑渡船口到小粗坑發電廠, 再以山路前往烏來,十分辛苦, 到了日治時期另建新道以取代之。 「小粗坑發電廠」大門口,左側產業道路進入, 這條道路名為「屈尺古道」,是昔日先民往來交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發源自烏來區的南勢溪在桂山發電廠附近流入發源自 坪林區的北勢溪,在屈尺/廣興附近流出山谷,改名為新店溪。 由於河川侵蝕、泥沙淤積、河床抬升等原因, 新店溪過了廣興,沿著西邊的塗潭山腳向北流, 經過直潭,碰到橫亙在前的和美山。 溪水轉向東流又碰到一座小山,只好倒向南流。 流過小粗坑後再轉向北, 接納發源自二格的青潭溪後,流往碧潭。 新店溪畔有三湖(梅花湖、燕子湖、濛濛湖)、 五潭(青潭、塗潭、直潭、 […]
從小粗坑發電廠大門口右側步入「小粗坑步道」 (又稱「直潭步道」),今名為「小粗坑生態綠廊」。 起點是「感恩橋」,昔日是一座居民往來的「小粗坑吊橋」, 日治時期原本就是為往來新店與烏來而修築的台車道, 主要運送烏來地區的木材、煤礦和茶葉。 「感恩橋」是民國 62 年由王永慶家族與地方人士合資改建 為鋼骨架構鋼筋混凝土橋,橋下方為昔日的「小粗坑渡船頭」。 小粗坑生態綠廊沿新店溪而行,行進其間,頓覺空氣 […]
桂山發電廠粗坑機組,為一座位於臺灣新北市新店區新烏路、 永興路交會口新店溪畔旁的小型水力發電廠,於1909年完工啟用, 由台灣電力公司桂山發電廠管理,舊稱小粗坑發電廠, 納入桂山發電廠旗下後,發電廠全名改名為台灣電力公司 桂山發電廠粗坑機組。 是臺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 目前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發電廠, 與龜山發電廠、桂山發電廠及烏來發電廠皆是台灣日治時期 日本殖民政府開發新店溪上游水力發電的重要工程 […]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2022年4月至7月舉辦「李義弘:回顧展」, 聚焦其山水/風景類型的繪畫,回顧他自1966年以來,長達 55年的創作歷程。 這是李義弘在北美館的首次個展, 也是他年逾八旬最完整的一次展覽。 李義弘(1941-)早年曾在基隆的國民中學任教, 並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1925-1996);1978年後轉向專職創作。 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搜盡臺灣奇特 地形,也赴海外 […]
李義弘,字在川,1941年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南州北門郡西港庄 (今臺南市西港區)。幼時家貧體弱,協助宮廟庶務的 父親經常揹著他往返宮廟與中藥店把脈抓藥。 因此,他自幼即對佛像、龍柱、壁畫產生興趣; 對於中醫師案頭的筆、墨、紙、硯,也心有所好。 初中和高中時期,都曾獲得「南部七縣市美術比賽」水墨畫組第一名。 1963年至1966年,他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 國畫組就讀,正式進入書畫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