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海瀛村是嘉義縣新港鄉位於新港東北方, 由海豐子與潭底子兩個聚落合成一個村莊。 關於海豐子此一地名由來,源自早年來此墾荒者是由 廣東惠州府的海豐縣人,因為聚落面積極小,故取此名。 又有一說說是清朝時期海豐子先民先後到此開墾,農耕維生 但因村落地理位處低窪,每逢雨季或大雨必淹, 所以命名為海豐子。 此說應該是穿鑿附會……. 海豐子為一雜姓中型村落。 但似乎郭姓為主要大姓。 光復 […]
溪北村是嘉義縣新港鄉轄下的一個村,位於該鄉最南端。 該村因位居朴子溪(又名牛稠溪)北面而得名。 溪北村位於新港鄉最南端,北臨潭大村,東臨月潭村、月眉村, 西臨安和村,南臨太保市田尾里、過溝里。村內有月眉大排水溝、 嘉南大圳(蒜頭支線)橫貫,南傍朴子溪(牛稠溪)。 聚落開發甚早,早在清康熙年間起先後有李姓、蔣姓、徐姓、江姓、 王姓、林姓、吳姓、楊姓入居開墾。 清末隸屬嘉義縣牛稠溪堡,日治時期經歷多次 […]
清乾隆15年(1750),笨港溪(今北港溪)嚴重氾濫, 將笨港分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兩部份; 乾隆47年(1782),發生漳泉械鬥,笨北港泉州人攻打笨南港,加上接下來的 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使笨南港漳州人遷至東南方的「麻園寮」, 稱「新南港」,繼承了昔日笨港的歷史文化, 也成為今日新港發展的起源,至清末易名「新港」。 日治時期1901年設嘉義廳、打貓支廳、新港區管 […]
新港鄉鄉治所在地「新巷」聚落舊名「新南港」; 鄉境內南港村為早期「笨港」地區的一部份,現稱「舊南港」。 新港早期為平埔原住民的活動場所,明天啟元年(1621),海盜顏思齊 率部眾登陸笨港,建立「笨港十寨」,引進漳泉移民入墾,至清康熙年間 已發展為市鎮及台海的重要港口。 清乾隆15年(1750),笨港溪(今北港溪)嚴重氾濫, 將笨港分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兩部份; 乾隆47 […]
新港鄉鄉治所在地「新巷」聚落舊名「新南港」; 鄉境內南港村為早期「笨港」地區的一部份,現稱「舊南港」。 新港早期為平埔原住民的活動場所,明天啟元年(1621), 海盜顏思齊率部眾登陸笨港,建立「笨港十寨」,引進漳泉移民入墾, 至清康熙年間已發展為市鎮及台海的重要港口。 笨港為一個區域之統稱,境內在史前時期, 曾經是平埔原住民活動場所,四處可見梅花鹿奔馳。 清乾隆15年(1750),笨港溪(今北港溪 […]
明治製糖在1906年選在嘉義廳蒜頭莊設立新式製糖工廠, 是為「蒜頭製糖會社」(簡稱蒜頭工場),在1908年開始興建 相關廠舍,以及鋪設嘉義、蒜頭間的輕便鐵道,並在 1910年11月開始製糖工作。 1921年,蒜頭工場的產能提升至一日壓榨能力2,200米噸, 是明治製糖產能最大的製糖工場, 因次在二戰被列為重點轟炸目標, 導致廠房遭空襲而嚴重損毀。 戰後,蒜頭工廠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並改稱「蒜頭糖廠 […]
相馬半治在明治39年(1906) 創建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便開始著手在台灣南部興建糖廠事宜,繼建立第一工場/ 蕭壠工場(佳里糖廠)後,看中當時隸屬東石郡蒜頭庄在朴子溪 南岸的這塊土地,在此設立第二工場/蒜頭工場 (蒜頭糖廠), 明治41年(1908)開始陸續興建相關設施 (包含興建蒜頭到嘉義間的 輕便軌道朴子線),並在明治43年(1910)底開始製糖作業。 週遭田地陸續被規劃為甘蔗田(共有九個原料 […]
明治製糖在1906年選在嘉義廳蒜頭莊設立新式製糖工廠, 是為「蒜頭製糖會社」(簡稱蒜頭工場),在1908年開始興建 相關廠舍,以及鋪設嘉義、蒜頭間的輕便鐵道, 並在1910年11月開始製糖工作, 並在1911年3月設立酒精工場。 1921年,蒜頭工場的產能提升至一日壓榨能力2,200米噸, 是明治製糖產能最大的製糖工場, 因此在二戰被列為重點轟炸目標,導致廠房遭空襲而嚴重損毀。 二戰後,蒜頭工廠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