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就 […]
記憶廢墟 (421)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就 […]
清水 秀水地區傳統民居
秀水里位於清水區行政區之西南方,毗鄰清水區公所, 里內分為三大部份:頂秀水、秀水社區、麻豆崙。 戶數、人口數僅次於橋頭、南社、槺榔里, 為全清水區內第四大里, 居民以工、農為主,住戶集中,民風淳樸, 也是民間傳奇人物廖添丁之故里。 北鄰裕嘉,東界橋頭,西傍武鹿,南與西社、中社相交, 隨著台中港開發,第一期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徵收、道路開闢、 新興社區相繼設立,使得本里地理位置日益重要。 相對著,傳統民 […]
沙鹿 鹿寮 陳家古厝
鹿寮,原寫為鹿藔,是沙鹿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該區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 鹿寮里不含東南端、鹿峰里,以及清水區的清水里南大半部、 靈泉里南端、鰲峰里西南端。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該庄改制 並雅化為「鹿寮」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甲郡沙鹿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鹿藔(下鹿寮)。 此外,尚有永安莊、上鹿寮、田尾等聚落。 現鹿寮里 東連犁分里、竹林里,西接梧 […]
大肚 山陽坑 山頂景色
大肚山,在地理學上被歸為「台地」,故又稱大肚台地。 位於台中市的台地地形,南北夾於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 就行政區域而言,包括台中市西屯區、南屯區、清水區、 神岡區、大雅區、沙鹿區、龍井區、 大肚區及烏日區一帶。 大肚山是正式名稱,早期誤寫為「大度山」, 在年代較早旅遊書可見得。 文獻上多數採用大肚山,其名取自巴布薩、洪雅等平埔族 建立大肚王國。 今日的大肚台地的自然景觀以旱作耕地與草生地為主, 但 […]
大肚 山陽坑 薛朴素墓
大肚區名由來於拍瀑拉 (Papora) 大肚社社名 Tatuturo 的譯音。 大肚其他里名、街道名等,皆與漢人開墾拓荒、形成村落的情形, 以及日後的發展,有密切的關連。 例如「王田」源於荷蘭時期設置王田,「營埔」之名始於鄭氏時期營鎮屯田。 漢人來台移民時,和平埔族同住「大肚社」,隨著人口增加,其街道就叫「大肚街」, 街道的兩端稱作「頂街」、「下街」。 在大肚社下方,由於位置的關係,被稱做「社腳」 […]
大肚 山陽坑 趙媽黃氏墓
山仔腳原為山陽村 (縣市合併後為山陽里),聚落沿沙田路 東側作塊狀大集村,聚落形成於大肚台地西麓,故得稱。 這一帶之開墾,乾隆初葉由漳籍陳姓墾戶所促成…… 其後山坡即為大肚第七公墓所在。 乾隆中葉,有泉州同安人陳佑,漳州漳浦人趙若美、 趙天喜、趙光亨、王院與陳孝及其子宗、擇、初等入墾中社社域, 大約是今日的頂街村、磺溪村、永和村、大東村、新興村一帶。 雍正年間,有漳州龍溪人 […]
大肚 山陽坑 趙公之佳城
趙氏在大肚為大姓,300多年前即居住在此處, 也因世居大肚趙姓人家居多,而有「大肚趙一半」之說, 依照祖譜上記載,當時有趙姓三兄弟從中國遷徙到大肚 一帶開墾,大哥定居在永和里、二哥則住在磺溪里、 老三則選擇了大東里。 大東里的天水堂已有250年, 祖先趙姓三公來台至大東里定居, 並且興建了天水堂…… 其實,入墾大度的趙姓支系非常之多。 大肚其他里名、街道名等,皆與漢人開墾拓 […]
大肚 山陽坑 陳永維墓
山仔腳(今大肚區山陽里),原為山陽村,聚落沿沙田路 東側作塊狀集村,聚落形成於大肚台地西麓,故得稱。 這一帶之開墾, 乾隆初葉由漳籍陳姓墾戶所促成, 聚落原從山陽大排水溝起,向南沿沙田路約350公尺, 東至知高圳,呈一大塊狀。 後來順沙田路南展,作東側片面伸展約800公尺, 幾與頂街目接為一。 山仔腳聚落形成於大肚台地(250-260公尺)西麓,故得稱。 聚落高度約自海拔8公尺25公尺間,自東向西 […]
(再訪)大肚 山陽 陳化光夫婦壽藏
大肚區名由來於拍瀑拉 (Papora) 平埔族大肚社社名 Tatuturo 的譯音。 大肚其他里名、街道名等,皆與漢人開墾拓荒、形成村落的情形, 以及日後的發展,有密切的關連。 例如「王田」源於荷蘭時期設置王田, 「營埔」之名始於鄭氏時期營鎮屯田。 漢人來台移民時,和平埔族同住「大肚社」,隨著人口增加, 其街道就叫「大肚街」,街道的兩端稱作「頂街」、「下街」。 在大肚社下方,由於位置的關係,被稱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