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鄉位於彰化西南隅,為濁水溪出海口北岸, 東為竹塘鄉、西鄰台灣海峽、南隔濁水溪與雲林縣麥寮鄉相望、 北鄰芳苑鄉與二林鎮,是一典型風頭水尾的鄉鎮。 本鄉行政區域劃分為十五村, 即潭乾、上山、山腳、東城、大城、西城、公館、永和、 頂庄、台西、東港、西港、菜寮、豐美、三豐。 人口約有一萬八千餘人,總面積約63.74平方公里, 各村落人口並不密集,惟因受限於地形及氣候, 不利耕作,人口有逐漸減少之慮。 […]
大城 山腳 吳萬得墓
大城鄉位於彰化西南隅,為濁水溪出海口北岸, 東為竹塘鄉、西鄰台灣海峽、南隔濁水溪與雲林縣麥寮鄉 相望、北鄰芳苑鄉與二林鎮, 是一典型風頭水尾的鄉鎮。 本鄉行政區域劃分為十五村,即潭乾、上山、山腳、東城、 大城、西城、公館、永和、頂庄、台西、東港、西港、 菜寮、豐美、三豐。 大城鄉起於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由福建泉州人來此開墾, 所以居民大多信奉王爺與保生大帝。 傳說有一名叫「魏大城」者首先遷入本地, […]
大肚 福山 邱媽劉太宜人墓
回顧臺灣的鄉試錄取名額,在康熙26(1687)年開科, 照甘肅、寧夏之例,於閩省另編字號,額中舉人一名。 康熙36(1697)年,撤去另號,與閩省一體取中,此舉本來 希望增加錄取名額,詎料卻造成反效果,臺籍考生赴省試者越少。 雍正7(1729)年,再恢復另編字號額中1名。 13(1735)年,加取中1名,於是臺灣舉人乃以2名為定額。 不過,乾隆元(1736)年的丙辰恩科,閩省可加中30名, 臺灣又 […]
大肚山 坪頂 張茂英墓
大肚台地位於臺中盆地西側,為臺中盆地西側之天然屏障, 恰在臺灣西部海岸中段偏北,苗栗丘陵南側與彰雲嘉南沿海 大型平原之間。 清代《彰化縣志》記錄 : 「大肚山,在縣治北十里,遠望之樣似峨眉,與望簝山對峙。 山後秀淨,為猫霧拺一帶案山。山麓樹木陰翳,樵採者行歌互答。 郡志『肚嶺樵歌』是也。今則萌孽無存,已見濯濯矣」。 可見清代中葉以前大肚台地擁有豐厚的森林, 清中葉以後漢人大量移入,土也開發、薪材採 […]
梧棲 鴨母寮 王詒賢墓
梧棲區古稱「五汊港」,係因梧棲區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乾隆35年(1770年)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港內 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雅意,將「五汊」雅化為「梧棲」。 康熙中葉時期,已有漢人入墾梧棲, 當時沙轆社域以南土地肥沃,適 […]
梧棲 鴨母寮 賴炎山墓
梧棲港,舊名「五汊港」,緣於西部沿岸沙汕潟湖地形, 因梧棲港在牛罵溪入海分叉處,形成蜿蜒曲屈的五條水路港叉 而得名。 1770年,梧棲港與福建各港間,開始有戎克船貿易往來; 1820年以後,由於中部各港相繼淤淺,開始成為中部船運樞紐。 據族譜資料,在康熙中葉就有安溪人王承詔入墾 , 其後漢人陸續進入開墾,從乾隆35年(1770)起,與大陸福建間 有帆船往來貿易,至乾隆50年前後,形成街市。 雍正初 […]
梧棲 鴨母寮 太學 賴德馨墓
梧棲古稱「五汊港」,因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而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 港內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雅意, 將「五汊」雅化為「梧棲」。 永曆24年(1670)沙轆社民反亂,鄭氏部將劉國軒率兵討伐, 因此 […]
梧棲 安良港 李家古厝 (下)
在梧棲老街的東側,位處內陸的南簡(港)與安良港, 其地名與梧棲港息息相關。 根據1898年繪製的台灣堡圖,梧棲商港當時可停泊帆船(junk), 並在港口更換舢舨、竹筏等小船,循著沙洲水路蜒蜒而行,分別 由南、北二路進入內港。 北路進梧棲港街,小筏可上溯至內港「南簡」; 南路進鴨母庄,小筏可東進至內港「安良」。 南簡舊稱「南港」, 因「港」與「簡」閩音發音相近之故。 安良港則是一處位於內陸遺留的歷史 […]
梧棲 安良港 李家古厝 (上)
十八世紀中葉,台中市西南邊陲的大肚溪口附近, 有一座為防禦海賊而築的水裡港,隨著中部稻米輸往大陸, 促使本地大甲溪與大肚溪間, 另外兩個重要港口也繼而興起, 北為梧棲港、南有塗葛崛港(龍井)。 船運昌盛帶動沿岸市街聚落形成, 與對岸的汕頭、廈門、福州交通往來頻繁。 位於龍井大肚溪口的水裡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 是台中最早汛塘(基層軍事駐地)所在之一, 十八世紀時是一座可停泊小船的港口, 十八世紀末 […]
梧棲 陳厝 蔡家古厝 (已拆)
梧棲區古稱「五汊港」,係因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而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 港內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雅意, 將「五汊」雅化為「梧棲」。 康熙中葉時期,已有漢人入墾梧棲, 當時沙轆社域以南土地肥沃,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