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 據說,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當時先民 稱之為「菱潭陂」, 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 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 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 先民深感其靈驗,在此地建「靈廟」, 後稱此潭為「靈潭陂」。 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三角林舊名馬陵埔,乾隆35年(1770)霄裡社通事知母六(蕭那英)之子 蕭鳳生曾與粵籍墾戶黃慶興來三 […]
龍潭 溝東 黃家古厝(千頃堂)
龍潭區,舊稱「菱潭陂」,後稱「靈潭陂」、「龍潭陂」, 得名自境內的龍潭大池,位於桃園市南部,面積約75平方公里, 以客家人為主要族群,約占全區人口數六成左右。 四方林是龍潭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中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上林里、上華里、中正里。 四方林位於龍潭陂之東南。距龍潭街區約1.5公里處, 位於龍潭台地上,海拔約230公尺,往昔森林茂密, 受地形影響,其輪廓呈四方,後 […]
龍潭 上林 黃家古厝(汝善堂) (下)
「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 據說,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當時先民稱之 為「菱潭陂」, 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 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 先民深感其靈驗,在此地建「靈廟」,後稱此潭為「靈潭陂」。 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有黃龍出沒, 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莊」, 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四方林位於龍潭 […]
龍潭 上林 黃家古厝(汝善堂) (上)
「龍潭」地名的由來,與龍潭大池脫不了關係。 據說,這口大池塘水面遍佈野菱,當時先民稱之 為「菱潭陂」, 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 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 先民深感其靈驗,在此地建「靈廟」, 後稱此潭為「靈潭陂」。 後因有人在某日風雨交加夜晚,發現潭中有黃龍出沒, 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莊」, 龍潭的地名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大正九年(1 […]
埔里 街路隨拍 (01)
埔里地區處於台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 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 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 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 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分別居住在埔里南北兩側, 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 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 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 1825年,分散居住在台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 […]
埔里街道之 街屋巡禮
埔里地區處於台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 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 地形十分險要, 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 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很久以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 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 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 1825年,分散居住在台灣中 […]
記憶廢墟 (432)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記憶廢墟 (431)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 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 […]
花花世界 (055)- 睡蓮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
花花世界 (054)- 蝴蝶蘭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