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
「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 […]
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後來在臺北盆地活動漢人的市鎮中心逐漸從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向南發展至新庄,再移動到東岸大加臘的艋舺。1875年,清政府將大甲溪以北至基隆、原屬淡水廳管轄的地區改置臺北府,並在臺北盆地的大加臘地區擇地興建城池作為府治,名為臺北城,「臺北」之名正式出現。 而臺北城內與鄰近的艋舺、大稻埕兩 […]
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後來在臺北盆地活動漢人的市鎮中心逐漸從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向南發展至新庄,再移動到東岸大加臘的艋舺。1875年,清政府將大甲溪以北至基隆、原屬淡水廳管轄的地區改置臺北府,並在臺北盆地的大加臘地區擇地興建城池作為府治,名為臺北城,「臺北」之名正式出現。 而臺北城內與鄰近的艋舺、大稻埕兩 […]
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後來在臺北盆地活動漢人的市鎮中心逐漸從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向南發展至新庄,再移動到東岸大加臘的艋舺。1875年,清政府將大甲溪以北至基隆、原屬淡水廳管轄的地區改置臺北府,並在臺北盆地的大加臘地區擇地興建城池作為府治,名為臺北城,「臺北」之名正式出現。 而臺北城內與鄰近的艋舺、大稻埕兩 […]
根據1654年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及其他文獻得知,當時絕大部分仍為溼地的臺北市,除了平埔族社之外,並無其他聚落。 後來在臺北盆地活動漢人的市鎮中心逐漸從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向南發展至新庄,再移動到東岸大加臘的艋舺。1875年,清政府將大甲溪以北至基隆、原屬淡水廳管轄的地區改置臺北府,並在臺北盆地的大加臘地區擇地興建城池作為府治,名為臺北城,「臺北」之名正式出現。 而臺北城內與鄰近的艋舺、大稻埕兩 […]
野柳一帶有一狹長的砂岩層突出海岸線,深入東海 形成「野柳」海岬,將海岸分隔為北側的金山灣 與南側的翡翠灣。 早在2000萬之年前東亞的大陸棚一直處於地殼張裂的狀態, 所以在海棚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盆地。而來自大陸而被河流搬運來的 沈積物也大都堆積在盆地之中,並在盆地中形成了巨厚的沈積岩層。 野柳的砂岩也就是在這時候沈積形成的岩層。 此後,野柳的砂岩也被後來的陸續沈澱下來的沈積層覆蓋, 並且被深埋在數千 […]
野柳地質公園,又稱為野柳風景區,是位於新北市 萬里區野柳里的風景區,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 由於其天然的地質景觀, 是臺灣北海岸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野柳地區為大屯山山脈延伸至東海之岬角, 全區長約1700公尺、寬約250公尺。 當地地景因造山運動、風化及海蝕等作用 而呈現奇特形態的蕈狀岩,其中有「女王頭」、 「仙女鞋」、「蕈狀石」、「燭臺石」、「薑石」、 「單面山」等特殊景觀。 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