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風情
鐵道風情(二八) 苗栗 功維敘隧道
台灣鐵路的發展始自於光緒十三年(1887),竹南到彰化段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完工通車, 其中位於苗栗市的功維敘隧道完工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 ; 舊山線為單線軌道設計,因無法負荷日益增大的運輸量, 台鐵在民國八十三年另建雙線軌道取代,並將舊山線鐵軌拆走,陡留一座空寂的隧道, 隧道長達四百六十餘公尺,一直以來荒棄,十分可惜。 由於功維敘隧道保存相當完整,為全台唯一城牆式隧道,過去是貓貍山附 […]
鐵道風情(二七) 銅鑼車站 重光診所
銅鑼位於 西湖溪中游,因該地區之地形狀似 銅鑼而得名,近年以 杭菊而成熱門景點。 銅鑼車站 日治初期建設縱貫鐵路時,擬訂站名為「福星街」,明治三十五年(1902)施工時改名為 銅鑼灣,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10月營業;大正九年(1920年) 配合改名銅鑼驛, 光復後短暫沿用,之後才更名 銅鑼車站。 銅鑼車站舊站房於昭和十年(1935) 台中州大地震受損重建,1936年4月24 日完竣, 車站建 […]
鐵道風情(二六) 後壁車站 南靖車站
後壁地區的開墾雖可追溯到明鄭時期,但真正具規模的開發應該是在隸清之後。 根據輿地纂要的記載,此處漢人的拓墾大抵是自倒風內海溯八掌溪或急水溪而上開拓,由於 溪流可直接上溯至下茄苳,因此下茄苳自然成為早期後壁地區最重要的發展據點之一。 根據台灣府志記載: 下茄苳在清領初期即已成庄。 此外,下茄苳並設有下茄苳汛,置把總一員, 步戰守兵八十五名,管轄包含至茅港尾(下營鄉)的三汛、四溏。 設汛因由主要是地點 […]
鐵道風情(二五) 旗山車站
旗山地區原為西拉雅族支族馬卡道族「大傑巔社」(Taburian)的所在地, 相傳於清康熙末年時住鳳山的漳州墾民從福建汀州招募佃人到此向大傑巔社人租耕土地,由於他們 在此搭建竹寮並種植番薯,這裡便有了「蕃薯寮」之稱。之後在漢人居民日增情況下,在乾隆十七年 (1752)左右發展成庄,嘉慶十二年(1807)左右就更進一步發展成「蕃薯寮街」。 旗山早期因製糖業發達而帶動市街的繁榮發展,糖廠小火車旗山車站附 […]
鐵道風情(二四) 華山車站
華山車站闢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二年(1937),當時稱為「樺山駅」,至今已有76 年的歷史,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改稱為華山車站,啟用後均專辦貨運的業務, 因而為人所忽視。 大正元年(1912),日本人拆除劉銘傳所築台北到松山段部分鐵路,另修築台北到華山段的鐵路。 昭和十二年(1937)12月1日於此設置「樺山貨物驛」,因位於樺山町內而得名, 樺山町的命名旨在紀念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 […]
鐵道風情(二三) 集集車站
鐵路集集支線的集集車站,建於大正十年(1921)。日本政府為興建日月潭發電場運送材料起見,興建由二水通往今水里鄉車埕之縱貫鐵路支線,當時係一簡陋的木板構築車站,於大正十一年(1922)元月十五日通車。 昭和八年(1933) 擴建成今貌,距今已有七十餘年歷史,為目前本省僅存的少數古老火車站。 集集支線未建以前,集集對外交通主要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轉運不便,支線鐵路興建後,本鎮之對外交通 […]
鐵道風情(二二) 關山舊站
明治四十三年(1910),台灣總督府鐵路局鋪設卑南(台東)至里壠(關山)間的手押台車軌道,並開始經營客貨運,至於關山鐵道的時代來臨,最早則是在大正八年(1919) 台東製糖株式會社鋪設台東至里壠間窄軌糖業鐵道正式通車,並於里壠正式設站開始。 大正十一年( 1922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收購此段鐵路,才結束私營窄軌鐵路的時代,並與台東縣接軌,稱為「台東南縣」,同年四月二十日設「里壠驛」。 昭和十二 […]
鐵道風情(二一) 彰化 扇形車庫
彰化扇型車庫位於彰化市彰美路一段、彰化火車站北邊,為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管理,彰化扇型車庫建於大正十一年(1922), 是台灣僅存的扇型火車庫、更是東南亞唯一尚在使用的火車旅館,歷史悠久讓人讚嘆,在彰化縣政府的力促下終於在西元2001年成為縣定古蹟, 並推動扇型車庫的修復與鐵道休憩園區與文物館的建設,2005年正式向民眾見面; 扇型車庫是維修火車機車頭的地方,日治時期稱「火車頭機關庫」, 更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