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 舊火車站 暨客家文化園區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的文物館是由東勢火車站舊站改建而成, 原來的火車站月台、候車室入口處的遮雨亭等設施,由於結構 老舊,在改建時都予以拆除, 不過由候車室改裝成的陳列室內, 保留火車站內旅客等車時坐的長條椅。 東勢線興築目的有二: 一是運送大雪山林場的林木資源, 二是運送大甲溪發電計畫(如達見水壩)的材料。 東勢線於1958年3月14日開工,歷時9個月, 於當年12月26日行駛首班試運轉列車, 次年1 […]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的文物館是由東勢火車站舊站改建而成, 原來的火車站月台、候車室入口處的遮雨亭等設施,由於結構 老舊,在改建時都予以拆除, 不過由候車室改裝成的陳列室內, 保留火車站內旅客等車時坐的長條椅。 東勢線興築目的有二: 一是運送大雪山林場的林木資源, 二是運送大甲溪發電計畫(如達見水壩)的材料。 東勢線於1958年3月14日開工,歷時9個月, 於當年12月26日行駛首班試運轉列車, 次年1 […]
竹崎舊名「竹頭崎」,距嘉義起點14.2公里,海拔127公尺, 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也是鐵路的登山起點。 此站約建造於1910年,後經整修改建,主體以阿里山檜木為木構架, 牆面使用臺灣傳統建築工法「編竹夾泥牆」之構法, 富含建築特色,除具縣定古蹟身分, 更位處臺灣唯一重要文化景觀範圍內, 具有鐵道文化特殊價值。 但隨時間演進,車站本體地基沉陷,屋架受蟲蛀損壞嚴重, 經全面檢視木件分級及 […]
因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與北投公園的設立, 新北投正式成為溫泉觀光景點。 大正5年(1916年)4月1日, 因應旅客前往北投溫泉區之便利,延伸自淡水線的 鐵路浴場線竣工,並設立新北投乘降場(招呼站), 「新北投」地名由此而生。 由於旅客不斷增加,鐵道部先行將新北投乘降場 升等為新北投驛。 昭和12年(1937年)將車站建築依原樣式擴充了三分之一的空間。 從原本等距的三個老虎窗,增加一個不等距的窗戶, […]
日治時期日本人開發后里圳, 引大安溪水源灌溉后里台地大部分地區, 1913年又在后里成立蔗苗養成所,后里圳水源更形重要, 水圳遇山鑿洞,部分沿著山脈流貫, 后里磚橋歷經多次大地震與即將屆滿百歲的今日,竟完好如初, 繼續灌溉著后里台地,由於鐵路行駛火車而人員無法通行, 於是在隧道口左方以磚砌一座小橋流水與綠蔭相呼應, 以當時技術而言,工程是艱難紮實的, 是結合力與美的作品。 號稱后里最美秘境之一的后 […]
高鐵雲林站位於雲林縣虎尾鎮,又稱為高鐵虎尾站。 由於距離斗六車站過遠,須搭乘台西客運、雲林客運進行接駁。 雲林站特定區面積達422公頃,站址是日治時期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 虎尾飛行場,附近仍有若干遺跡。 雲林站特定區與鄰近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虎尾園區將成為雲林縣新興發展核心, 未來可導入高科技產業、農業生物科技、傳統產業和觀光休閒等相關產業。 目前站區有約千戶,絕大多數土地已被建商買下建屋。 站區道路大 […]
高鐵彰化站位於彰化縣田中鎮,故亦被稱為高鐵田中站, 為台灣高速鐵路的鐵路車站。 位於田中鎮彰95線鄉道(田中鎮往田尾鄉的聯絡道路,大社路一段附近), 即彰化縣田中鎮明禮國民小學東南方的新厝地區, 距離最近的台鐵田中車站約3公里遠。 根據2017年3月行政院公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未來將建設一條連結高鐵與台鐵田中車站的支線, 並作為往後集集線的聯絡路線。 本站由姚仁喜為首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 […]
造橋火車站於1903年10月7日台中線竹南-高雄路線開通,造橋車站便開始營業, 為當年是山線鐵路南下第一站。 造橋鄉在民國民國五、六十年代,木炭窯業、瓦窯業鼎盛,曾居全省之冠, 加上錦水發現了石油氣礦,當時的繁榮景象帶動了造橋車站的經濟高升, 但在建築逐漸改用了鋼筋水泥,燃料也改為天然瓦斯氣,以及錦水礦場石油宣告枯竭, 使得造橋車站的貨運下降,民國68年南北高速公路完成通車以後,也不再重視 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