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內的 初夏 花 語 錄
台灣大學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大創校計劃開始於大正十一年(1922),正式創校則在昭和三年(1928) , 現今的校區用地主要以當時富田町<台北高等農林學校校地>作為基礎,進行校地收購與校舍興建。 台北帝大成立之初, 在校園整體規劃上,有運動場、教學研究區、東西向軸線大道(今椰林大道)、宿舍、樹木標本園(今傅園)、農場及苗圃、警衛室等,這些建築的所在位置與今天大致相 […]
台灣大學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台北帝大創校計劃開始於大正十一年(1922),正式創校則在昭和三年(1928) , 現今的校區用地主要以當時富田町<台北高等農林學校校地>作為基礎,進行校地收購與校舍興建。 台北帝大成立之初, 在校園整體規劃上,有運動場、教學研究區、東西向軸線大道(今椰林大道)、宿舍、樹木標本園(今傅園)、農場及苗圃、警衛室等,這些建築的所在位置與今天大致相 […]
<瑪西桐花步道>位於基隆七堵的瑪陵坑,是去年才完成的賞桐花新景點,也讓基隆市民有個欣賞桐花的地方….瑪陵地區被瑪陵坑溪貫穿,沿著大華三路走,可以看到富變化的溪流地形,其中又以翠谷橋下壺穴地形最為特別,沿著富民親水公園指標抵達公園後,左側有階梯可連接步道…. 每年4、5月是油桐花盛開的季節,以前的印象總是集中在三峽,土城,以及三義,西湖等地曾幾何時,突然發現位在北 […]
據安倍明義著的『台灣地名研究』書上說,<竹子湖> 的名稱由來是水田的周圍有茂盛的竹林,其狀彷彿湖泊,因為是有竹子的凹地,所以叫<竹子湖>。台灣地名當中的湖本身並不一定是個湖,大多是指山裡面可作耕種的凹地, 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則稱之為窩, 如草湖, 大湖, 頂湖, 下湖, 樟湖, 畚箕湖 (即奮起湖) 大正十年(1921)日本稻作專家<磯 永吉> 以日本種稻米所 […]
「台北奧萬大」偷閒賞楓咖啡座,是陽明山上一處賞楓避暑,偷閒賞景喝咖啡的好地方。為提供遊客休閒去處,農園主人<鄭次男>和留美碩士的兒子<鄭正國>,精心設計的休閒區,多年來經過不斷地努力,已獲得許多好評… 以前路過不曾進入,因為饋贈的招待券,決定一訪… 「台北奧萬大」,算是一間景觀庭園型的餐廳,園內栽種許多嫁接自日本品種的楓葉,因此,最佳的賞楓期並不是在 […]
文明的發展,讓人類從自然與文明對立的景況,逐漸轉而追求自然與文明的和諧共生…..「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基本設計概念就是源於上述前提,將人類的基本元素與追求幸福感的本能延伸出無限想像,以創造未來無盡的可能性。 整個博覽會依據三大設計理念而發展,包括: 一: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 二:達成減碳排放及3R(Reduce, Reuse, Recycle)之環保目標 三 […]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共有四大展區,除了既有的建築和展館外,臺北市政府為因應規劃,新增6座展館,包括舞蝶館、風味館、流行館、夢想館、未來館以及天使生活館。其中舞蝶館位於美術公園區,館內可以同時容納1200位觀眾,將用來做為博覽會頒獎典禮及文化藝術表演活動之場所。 穿過花之隧道, 來到了美術公園區…. 園區內除了除了既有的<美術館>及<故事館> 外, 舞蝶 […]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臺灣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授權舉辦,也是亞洲第7個城市經由AIPH 正式授權舉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初步預估將會有國內外約800萬觀光人次參與,不僅對內促進本市觀光產業發展、國內花卉產業成長,更可對外促進國際交流,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展期已接近尾聲…. 總希望能與親朋好友共同參與此一盛會,時間當然就落在農曆春節期間 想當然耳,要想進入展館中恐怕有登天之難,但又 […]
<p style=” margin:0cm=””><明池> 又稱為<池端> 顧名思義是個高山湖泊,而高海拔的自然風景靈秀涼爽,亦是最佳避暑勝地,素有「北橫明珠」的美譽。明池森林遊樂區為以「園林」的手法進行規劃設計,呈現了充滿禪風的「靜石園」、「蕨園」等,並利用豐富的柳杉林、原始檜木林的林間, 規劃了許多幽靜的木棧步道…& […]
<明池森林遊樂區> 座落在宜蘭縣大同鄉北橫公路的最高處,標高約一千二百公尺,終年煙嵐繚繞、雲霧飄渺,景觀瞬間變化,高海拔的自然風景靈秀涼爽,亦是最佳避暑勝地,素有「北橫之珠」的美譽。 從明池遠眺雪山山脈,景觀有如桃源勝境,令人心曠神怡。 明池森林遊樂區為國內首座以「園林」手法規劃設置,設計了唐代風格的「靜石園」、「慈園」,並針對豐富的柳杉人工林、原始檜木林、鳥類及蝴蝶生態,規劃了許多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