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 嘉義神社遺跡 (下)
時隔嘉義神社鎮座已二十餘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蟻問題, 加上逐日增加的參拜人數,致使神社空間漸不敷使用, 故於1937年3月由臺南州知事組成了「嘉義神社奉贊會」,倡議改建 並擴大嘉義神社之規模,預算為20萬圓。 嘉義神社改建工事於1939年8月14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 並在1940年3月7日通過。 神社改建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舉行 地鎮祭動工,於1942年6月13日舉 […]
時隔嘉義神社鎮座已二十餘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蟻問題, 加上逐日增加的參拜人數,致使神社空間漸不敷使用, 故於1937年3月由臺南州知事組成了「嘉義神社奉贊會」,倡議改建 並擴大嘉義神社之規模,預算為20萬圓。 嘉義神社改建工事於1939年8月14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 並在1940年3月7日通過。 神社改建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舉行 地鎮祭動工,於1942年6月13日舉 […]
第一代嘉義神社的建立是在當時1910年代嘉義廳官民倡議下, 於1911年6月在嘉義俱樂部召開了首次嘉義神社興建評鑑委員會。 而明治天皇於1912年7月駕崩之事,使時任嘉義廳長津田義一更 決心要建造嘉義神社,並在同年8月召開了第二次協議會,提出 要祭祀明治天皇、天照大神及臺灣神社祭神的想法, 並由津田擔任嘉義神社建設發起人, 選定當地仕紳伊東義路、宇都宮讜藏、西川利藤太、加土峰吉、 栗本藤次郎、林玉 […]
今日享譽全臺的「新社花海」最大的幕後功臣種苗改良繁殖場, 百餘年前為「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在這塊土地上培養青青的糖蔗苗, 成就了臺灣蔗糖王國的美名。 日治之初,是一個半工半農的國家,因對糖的需求甚為殷切, 糖業的經營成為極為重要的產業。蔗糖的生產涉及兩個重要的過程:一為甘蔗的 種植,一為蔗糖的生產。為取得立即的成效,統治之初日人採取的步驟是先從事蔗 糖生產技術之改進,再求蔗作的改良。 蔗糖技術的改 […]
基隆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石佛創設時間據推測在昭和三年, 各石佛建造時間不同,分布於昭和3年至昭和6年(1931)之間, 石佛造型則有2至三種。 基隆與宜蘭兩處靈場型式相同,皆複製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本尊, 基隆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創設者橫跨數個宗派信徒,類似台北西國三十三所 靈場及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台灣的地方靈場皆非由單一宗派寺院信徒所完成。 基隆西國三十三所靈場巡禮約52公里,全程參拜需 […]
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各地建造了約200座神社,包括台灣神社、新竹神社、嘉義神社、台南神社等。 昭和9年(1934),日本開始在台灣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台灣大多數的神社都在這時期建立, 其中也包括桃園神社。 桃園神社係昭和10年(1935年)擇定現址開始建造,由春田直信所設計, 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並舉行鎮座式。社格定為縣社的桃園神社除了奉祀開拓三神 (大國魂命、大己 […]
第7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在台灣的任期從1918年6月至1919年10月,在職僅1年3個, 1919年7月, 明石元二郎染病而返回故鄉日本福岡靜養,10月因腦溢血去世。 家屬依其生前遺願,將遺體運回台灣, 葬於台北市三板橋日人公墓。 扣除臥病期間,明石元二郎在台的實際任期約一年左右。 而這期間,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於1919年3月完工, 所以明石元二郎是第一位進入辦公的台灣總督。 當時日本在台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