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樓教堂
前水頭 黃乃甫番仔厝
出身閩粵沿海的出洋華人,歷經異鄉的艱苦奮鬥、省吃儉用、經營生理,偶有成功者即匯款返鄉維持家計, 興築祖厝與祖墳、興辦學堂、造橋鋪路、慈善事業,並投資各項實業、支持國民革命、抗日戰爭等。 據廈門大學林金枝的研究,十九世紀中葉至1949年期間,華僑平均匯款平均每年至少四千萬美元。 另據馮元的調查,在1927年至1937年期間,估計每年華僑匯款更達一億零一百二十萬美元。 換言之,僑匯不僅對沿海僑 […]
前水頭 黃永遷、黃永鑿洋樓
在當時的金門,引入外來文化,飲食、服飾、建築、日常用語、信仰、公共衛生等生活方式,普遍受到 南洋殖民地的影響,呈現了混血融合的嶄新風貌。而出洋客致富返鄉,興建大厝,誇耀於鄉里,是衣錦還鄉的重要象徵。 因此,許多中西合璧的洋樓(番仔樓)被興築起來,宏大的建築規模及華麗的門面裝飾, 在傳統聚落中特別醒目。 金門的洋樓大多興建於1920-1930年間,其洋樓的主要特色為五腳基外廊、西式山牆和中西合璧的裝 […]
前水頭 得月樓 黃輝煌洋樓 (下)
金門不乏古厝洋樓、傳統聚落,但在古厝綿延的水頭村,其美麗樓房的密度之高,足以令初探訪客驚豔。 即便數度走訪,當來到旅遊團前腳剛走、村內一片清靜的水頭村時,天空一碧如洗、陽光斜映古樓, 獨特的古村韻味,依然令人徘徊流連。 水頭聚落由於早年經商者眾,許多在南洋從商致富者,紛紛在故鄉搭建樓房大厝,並融入異國情調, 因此約在1920~1930年間,留下許多呈現南洋建築特色的「番仔樓」。 雖說是番仔 […]
前水頭 得月樓 黃輝煌洋樓 (上)
俗諺「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是當地人介紹水頭的開場白, 簡單一句話點出水頭傳統建築與洋樓群的多與美, 金門建築縮影於一地,聚落依山而建,呈現長形分布,紅瓦、石牆、燕尾屋脊與洋樓,構成美麗的天際線。 前水頭,又名金水,位於大金門島金城鎮的西南方,鄰近作為小三通的水頭渡口, 元末時原本只是福建漁民避難、補給的暫居之地,但到了明清時期便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姓氏的聚落, 由於多姓氏的特色,建築上也展現出各 […]
浦邊 何敬槐洋樓 (碧月軒)
浦邊聚落背山面海,依山坡地地形而建,地下水源豐富, 農耕興盛 。 又面臨海灘,漁獲和水運交通都很便利,漁、商業也很發展,算是富庶之區。 浦邊,舊名「奎浦」,名稱由來是因該地臨海,海岸西側有岬角,狀如雞冠,名為雞髻頭或奎髻頭, 因此奎髻頭旁邊臨海的浦地就稱為奎浦。 根據官方委託學者針對浦邊貝塚調查,浦邊史前即有居民自閩江口和珠江口移入, 在金門島內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浦邊類型.有史記載的則 […]
浦邊 何肅闕 何肅坡洋樓
浦邊,位於金門中部北側海岸偏東,舊名「奎浦」,名稱由來是因該地臨海,海岸西側有岬角,狀如雞冠, 名為雞髻頭或奎髻頭,因此奎髻頭旁邊臨海的浦地就稱為奎浦.根據官方委託學者針對浦邊貝塚調查,浦邊史前 即有居民自閩江口和珠江口移入,在金門島內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浦邊聚落。 有史記載的則有宋代趙姓元代何姓和明代周姓,目前以何姓人口較多,周姓其次 …… 浦邊靠海,雖然地面略 […]
陳坑 (成功) 陳景蘭洋樓
陳氏漳州湖派世系二十二世三郎公有三子,分別是六郎公、八郎公和九郎公,而夏興開基始祖便是六郎公, 始祖六郎公從晉江來到金門,從此定居在現夏興之地。 而現夏興之地名係歷經多次改名而來, 夏興起初名為「陳卿村」,因係由來自晉江瓷頭的陳卿村移至金門,故名之。 其後,約於明朝時改為「陳坑」。 而夏興村與成功村以大坑溝為鄰,因陳六郎公位於溝之北,故又曰「下坑」。 其後至民國43年,國軍逕行將「下坑」改名為夏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