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東嶽殿 (岳帝廟)
臺南八協境東嶽殿,俗稱嶽帝廟(岳帝廟),主祀東嶽仁聖大帝, 創建於明鄭時期,由鄭經於明鄭永曆二十七年(1673)正式建造, 為臺灣最早奉祀東嶽大帝之首廟, 亦為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 府城八協境廟宇之一。 東嶽殿起源於明鄭時期在山川台紮營的官兵將嶽帝爺香灰袋 掛在附近一棵松樹下朝日祭拜, 信者日眾,於式於今日東嶽廟附近搭建草庵供奉東嶽大帝, 並將香灰裝入小袋中當作護身符以求去病消災。 據考證,當初 […]
臺南八協境東嶽殿,俗稱嶽帝廟(岳帝廟),主祀東嶽仁聖大帝, 創建於明鄭時期,由鄭經於明鄭永曆二十七年(1673)正式建造, 為臺灣最早奉祀東嶽大帝之首廟, 亦為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 府城八協境廟宇之一。 東嶽殿起源於明鄭時期在山川台紮營的官兵將嶽帝爺香灰袋 掛在附近一棵松樹下朝日祭拜, 信者日眾,於式於今日東嶽廟附近搭建草庵供奉東嶽大帝, 並將香灰裝入小袋中當作護身符以求去病消災。 據考證,當初 […]
城隍一名,最早見《周易》所說「城復於隍」; 《禮記》續載「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 水即隍(城濠),庸即城垣,水庸亦即城隍。 於是天子也祀城隍尊神, 後世舉凡一地設置行政區或興築城池, 必因應建立城隍廟以利崇祀; 依據明、清二代禮制,京都城隍封為「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靈王」, 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州為「靈佑候」,縣為「顯佑伯」, 充分顯現各級城隍廟也有不同的身份與城位。 以清代臺灣為例,臺灣府城 […]
永華宮奉祀開基廣澤尊王,源自於明永曆十六年 (1662) 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由福建南安鳳山寺隨軍恭迎來台, 奉祀於台南「山仔尾」 (今臺灣銀行,省南女一帶) ; 時為南門內之「鳳山寺」。 清乾隆年間本區陳守娘,含冤自盡,陰魂不散,里人恐慌, 幸賴尊王神威鎮壓幽魂,地方使得安寧,信眾為感神威顯赫 護佑軍民,遂於清乾隆十五年 (1750) 倡議捐資建新廟,同時 感念陳永華參軍恭迎尊王來台及對地區之貢 […]
西羅殿創始於清康熙57年(1718), 至今已三百多年歷史,主祀保安廣澤尊王, 最初由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石獅市 前坑村的郭姓六房宗族,奉祀他們的祖佛郭聖王遷渡來臺, 在當時的南河港畔、南勢街一帶落腳, 昔時沿用祖廟之名稱鳳山寺,亦稱聖王公館, 日治時期更名為西羅殿至今。 由於保安廣澤尊王靈感非常,一到每年二月、八月聖誕, 全省各地進香的香客絡繹不絕, 為廣澤尊王分靈最多的廟宇, 亦為台灣廣澤尊 […]
赤崁樓,又作赤崁城、赤磡城、赤坎城、赤嵌城、 赤嵌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其前身為荷治時期1625年 1月闢建的「普羅民遮」市街, 1653年於此市街赤崁行省興建之歐式城塞, 1655年完工,稱「普羅民遮城」, 在地人稱為「番仔樓」,曾為全台灣島的商業中心, 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 陸續興建的儒、道廟宇,包括海神廟、文昌閣。 1960年,又由大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