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 真武殿 之夜色
新營有俗諺說「上帝爺公最疼惜出外人」, 指到外地工作的新營人,或是到新營謀生的外地人,只要到 真武殿真心祈求,上帝爺公都會眷顧有加。 新營真武殿位於臺南市新營區,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宇。 該廟為新營兩大公廟之一, 有不少信徒從小便是該廟玄天上帝的「契子」。 廟中有留閩千總李誌鏞在咸豐六年(1856) 所敬獻的「天柱飛光」古匾。 相傳過去在廟前有一池塘,有許多牧童會把牛帶來此處吃草。 某日有個牧童用泥 […]
新營有俗諺說「上帝爺公最疼惜出外人」, 指到外地工作的新營人,或是到新營謀生的外地人,只要到 真武殿真心祈求,上帝爺公都會眷顧有加。 新營真武殿位於臺南市新營區,是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宇。 該廟為新營兩大公廟之一, 有不少信徒從小便是該廟玄天上帝的「契子」。 廟中有留閩千總李誌鏞在咸豐六年(1856) 所敬獻的「天柱飛光」古匾。 相傳過去在廟前有一池塘,有許多牧童會把牛帶來此處吃草。 某日有個牧童用泥 […]
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 也是直轄市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 廟宇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周圍環境清靜典雅, 並在大正4年(1915)建大雄寶殿,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 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 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 關於大仙寺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據說當時創寺的參徹禪師 從福州鼓山迎奉一尊觀世音菩薩來臺, […]
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 也是直轄市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 廟宇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 周圍環境清靜典雅,並在大正4年(1915)建大雄寶殿, 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 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關子嶺山腰上, 背後依靠枕頭山,因山形狀似枕頭因而得名, 因山間有溫泉冒出,又稱火山。 因此大仙寺多冠以火山 […]
兌悅門,是清代臺灣府城的設置14座城門之一, 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當前屬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也是現存四座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者。 清道光十二年(1832)張丙之役後,為了安定民心之故, 政府大幅在臺灣各城添加半月城,臺灣府城之西方外城亦因此 而建造,範圍從靖波門(小西門)延伸到鎮北門(小北門), 將鎮海門(大西門)包覆住。 兌悅門是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時增建,於隔年完工。 因建造基座使 […]
沙多宮主神伍府千歲,唐朝時期陜西長安人,姓伍名雲召, 世代 忠良,赤心為國南征北討,平定中原。勒封為南陽侯, 精忠報國之精神為一般民眾所敬仰, 故後代雕刻金尊以供朝拜。 1937年台南大宮町關帝廳武道場 西轅門道爺口發生妖魔作怪, 當時雷府千歲起駕附身蔡乞食為乩童收拾妖魔。 而後道爺口福嬸家女傭著魔發瘋有求雷府千歲。 雷府千歲再降駕收拾妖魔, 當時雷府千歲曰: 他有五兄弟: 大王紀正、二王范錦祥、 […]
法華寺創建於明永曆十八年(1664),位於台南市區東南的 法華寺,屬於佛教的曹洞宗,與開元寺並稱為台南兩大古剎。 法華寺原是明鄭遺老李茂春的故居,舊名「夢蝶處」, 由於「竹籬茅書,若在世外,閒花野草,時供枕席」, 所以又稱「夢蝶園」。 李茂春去世以後,茅舍被僧人們改為陶瓦, 規模略加擴大,更名「準提庵」。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鳳山知縣宋永清鑑於火神 崇祀的重要,在重修時便把前殿改為火神廟, […]
法華寺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桶盤淺,竹溪北岸, 前身原為明鄭時期隨鄭經來臺逸士李茂春的住所” 因其無心名位,遂於此栽梅種竹, 建園修行念佛,人稱李菩薩。 李茂春與明鄭參軍陳永華為好友,兩人時常在此園交遊, 陳永華並為此園題名,贈「夢蝶園碑」給李茂春。 而在永曆二十九年(1675)李茂春去世後, 其僧友將其故居改建為「準提庵」,供奉準提菩薩。 清治時期後,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知府蔣毓 […]
金華府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廟內主祀關帝與馬李黃三王爺, 是臺南市裡少數命名為「府」的廟宇, 表達出其做為王爺廟的特質。 金華府位在神農街上,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區的北勢街。 該廟是由一群在五條港碼頭工作,來自泉州晉江的許姓苦力 集團集資所建,裡頭供奉著他們從家鄉帶來的關帝爺。 該廟在同治十三年(1874)與光緒14年(1888)再修過, 歷年的整修大致上維持其古貌。 由於原屬地方性廟宇,規模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