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公共資訊圖書館 之夜色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位於臺中市五權南路, 於2012年落成啟用。 有別於一般人對圖書館規矩又封閉的印象, 以優雅且極具設計感的搶眼造型, 讓人屏息這流暢線條美感。 由「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重新設計規劃, 擴大原先舊館七倍的規模,地上5層與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 達41,797平方公尺,搶眼造型讓其儼然成為台中新地標。 建築體前方,戶外地景庭園,一整大片綠色草地, 兩件非常巨大不鏽鋼和大理石構成的公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位於臺中市五權南路, 於2012年落成啟用。 有別於一般人對圖書館規矩又封閉的印象, 以優雅且極具設計感的搶眼造型, 讓人屏息這流暢線條美感。 由「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重新設計規劃, 擴大原先舊館七倍的規模,地上5層與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 達41,797平方公尺,搶眼造型讓其儼然成為台中新地標。 建築體前方,戶外地景庭園,一整大片綠色草地, 兩件非常巨大不鏽鋼和大理石構成的公 […]
早期盛產金礦的九份,有「黃金山城」的美稱, 聚落因採金人潮湧入而繁華,後隨淘金沒落而寧靜。 1980年代末,電影《悲情城市》來到九份取景, 九份的山海之美、復古建築與獨特的坡地景觀躍上大螢幕, 成為令國內外旅客著迷的唯美山城。 沿山坡緩緩向上的九份老街,狹小街道匯聚各式店家, 傳統美食香氣撲鼻,一定要品嘗芋圓、肉圓、草仔粿等 九份經典小食,還有小巧可愛的古董玩物、富台灣特色的 紀念好禮,帶給旅客琳 […]
九份老街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一條老街, 主要範圍以聚集在基山街、豎崎路及輕便路等街道為主, 是全台灣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 全年觀光客絡繹不絕。 九份,當地稱為{九份仔} , 地名由來與許多台灣舊地名類似,出自於漢人墾拓按股份 持分,取名慣以數字加上「股」、「份」、「鬮」、 「結」而命名。 更精確的說法是: 早年九份居民多以採樟樹煮樟腦為業, 有90口腦(樟腦)灶,10口灶為一份,共有九份。 日治 […]
九份老街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一條老街, 主要範圍以聚集在基山街、豎崎路及輕便路等街道為主, 是全台灣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 全年觀光客絡繹不絕。 昔時九份一帶最繁華熱鬧的商業街, 由於採礦全日無休,因此礦工也三班制輪班, 因此基山街上徹夜燈火通明, 當時甚至是全台消費能力最高的商業區, 至今,基山街仍維持舊觀, 是九份老街最主要的商店街。 豎崎路意即陡峭幾近垂直的坡道, 源自臺灣話「徛崎路」,因為 […]
木柵區位於臺北市南端,文山區的東半部。 東鄰新北市深坑區,北以山稜線與大安、信義、南港為界, 西以景美山與景美為界,南以待老坑山至二格山之山稜線 與新北市新店、石碇為界。 區內河谷平原以帶狀分布於景美溪沿岸, 平地面積僅佔五分之一,其餘皆為山坡地。 木柵地區曾在1950年成立木柵鄉, 後於1968年併入臺北市改稱木柵區, 1990年再與景美合併為文山區。 昔為平埔族群霧裡薛社所居,清乾隆時隸淡水海 […]
埔里地區處於台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 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 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 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 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分別居住在埔里南北兩側, 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 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 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 1825年,分散居住在台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 […]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 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海軍 […]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 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 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 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 […]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 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 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 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 […]
基隆古稱「雞籠」,一說得名自凱達格蘭族的諧音,另一說係因海濱的和平島狀似「雞籠」而得名。 17世紀時,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曾先後佔領過基隆, 並以「大雞籠嶼」(今和平島)為基地殖民臺灣北部, 為雞籠開發之始。 進入清治時代後,雞籠大部分地區仍為未開發之地,直到1723年,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入墾雞籠,並興建崁仔頂街,此乃今日基隆市街創建之始,之後逐漸有漢人移民移入開墾。 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後,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