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故居(二二) 清泉 張學良故居
< 清泉部落> 坐落於五峰鄉的桃山村,四周群山環繞,上坪溪流貫其間。這個泰雅族人安居的部落,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開發溫泉,稱之為「井上溫泉」;民國以後,蔣介石取其隔絕荒僻,將主導<西安事變>的東北少帥<張學良> 幽禁於此,度過十數年如同隱者般的幽居歲月。 張學良,字漢卿,別號毅庵,清光緒27年(1901)生於遼寧省台安縣,為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長子。 […]
< 清泉部落> 坐落於五峰鄉的桃山村,四周群山環繞,上坪溪流貫其間。這個泰雅族人安居的部落,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開發溫泉,稱之為「井上溫泉」;民國以後,蔣介石取其隔絕荒僻,將主導<西安事變>的東北少帥<張學良> 幽禁於此,度過十數年如同隱者般的幽居歲月。 張學良,字漢卿,別號毅庵,清光緒27年(1901)生於遼寧省台安縣,為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長子。 […]
義竹鄉舊稱「二竹圍庄」,為明鄭時期屯田練兵之處,在清領時期屬嘉義縣龍蛟潭堡,因福佬話「義」、「二」發音相近,遂改稱二竹為<義竹>。日治時期地方改制,大正九年(1920) 設置「義竹庄」歸台南州東石郡管轄。戰後劃歸台南縣義竹鄉,1950年改隸嘉義縣義竹鄉至今。 義竹地區,自從清朝康熙末葉,閩泉安溪人翁士岱, 雍正年間,閩泉同安人翁傳盛, 乾隆年間翁元執、翁元璞兄弟等人先後入墾,子孫繁衍, […]
后里鄉位於台中縣北部,古稱「內埔」,屬於平埔族拍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后里地名的由來,可意指開發初期漢人創建村落於麻薯舊社的背後,即代表後庄的意思,所以才得此「后里」名稱。相對於內埔, 更靠近大甲附近一帶則稱之為 <外埔 >… 位於后里枋寮張天機宅,竣工於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前有花園、水池與後方果園佔地約三千坪,宅邸為二進七開間三護龍配置,融合閩南 […]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當時大甲附近平埔族合稱為崩山(蓬山)八社(即大甲至苑裡溪一帶的平埔番社);在大甲有大甲東(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個分社。 其中大甲西社即現在的德化里, 亦即距頂店不遠處 (現農安路與賢仁路一帶) 清初大甲西社與大甲東社、崩山社等合稱為大甲社。<大甲西社>亦稱為< […]
<p style=” margin:0cm=””>從清水鎮高美路轉進三美路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國姓里社區標誌。在這座社區標誌旁邊有一條不起眼的羊腸小道,順著小徑進去,發現一棟中西合壁取名為瀞園的宅第。這就是清水知名的國姓黃宅,也是當年在國姓里一帶,與吳厝及林厝並列,號稱<三塊厝> 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厝。 未經指引是無法知道從小徑而入, 可以 […]
位於成功嶺附近學田社區中的<聚奎居> 據資料記載是 <中州詩人 陳若詩> 故居, 又稱為<陳紹宗> 故居擁有中西合璧的外觀,在閩南三合院的型式上蓋上雙層巴洛克洋樓,正身為兩層水泥洋樓,山頭花紋彩飾,中式紅磚牆搭配巴洛克建築的迴廊、圓柱與泥塑雕刻,極具人文特色…… 根據資料顯示: 聚奎居第一任主人應為學田詩人<陳若時>̷ […]
位於彰化縣埔心鄉二重村的「黃家洋樓」建於昭和四年(1939),為當時埔心仕紳<黃義>所肇建,由於黃義任地方保正又是埔心地區製糖會社的負責人,這幢洋樓興建之初聘請日本建築師所設計的。黃義三子<黃三元> 曾經以一曲「素蘭小姐要出嫁」風靡全台,傳頌一時,被喻為寶島歌王。 由於歌星兒子名氣超過父了親, 為了便利行銷包裝,這棟洋樓也被稱呼為 <黃三元故居> 這裡也是許多鄉 […]
<下茄荖>地區在道光年間轄屬於<貓羅保> 轄下四十個莊之一。至日治初期,則屬社口派出所轄下。其後隨台灣總督府多次調整地方行政區劃,至昭和八年(1933) 以後,街庄管轄區域再做調整。光復以後,原大字<下茄荖>分成茄荖村及嘉興村。只是與 <頂茄荖>地區竟然分屬於芬園及草屯兩個行政區域….. 儘管歸屬於芬園鄉之管轄, 但此一地區民眾仍多以草屯 […]
<陳虛谷>(1896-1965) 本來是和美鎮南邊潭墘地方一戶貧窮農家的第三個男孩,年幼時就過繼給和美鎮北邊塗厝大地主<陳錫奎>當養子。陳虛谷過繼給和美的首富之後,從此走向不一樣的人生。今日仍保留在和厝路上的這一棟稱為<默園>的洋樓,即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詩人<陳虛谷>的故居 默園洋樓完成於昭和五年(1929)年,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 […]
淡水開港之後,外商洋行接踵而至,一時帆檣林立,洋樓客棧,闤闠喧囂。同時,本地行郊也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加入競爭,淡水河岸船頭商行雲集。由於西風東漸,發跡之後,不論是建商館或厝宅都仿洋樓樣式,<紅樓>即是其中之代表。 紅樓確實之興建年代不詳,當在清末日初之際(1899年) 。據傳是由經商往來福州船行生意的商賈<李怡和>所建。六年後李氏經營之船隊遇風浪沉沒,大正二年(1913)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