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根據調查,澎湖馬公當地之人口密度不僅位居全臺第一,較之日本本土
亦僅次於東京及大阪….加上馬公一直以來為澎湖唯一對外貿易的正式港口,有鑒于此
遂有大正元年(1911) 澎湖聽長<橫川虎次>提出馬公<市區改正>之許可申請…..



針對馬公港碼頭之擴建,早在明治三十六年,即開始進行局部填海工程

明治四十年(1907),第二次之港口擴建,主要為從小南門(即敘門)至大南門(迎薰門)間海岸,
因城牆已無戰略用途,加上築港所需大量土石需求,遂將此一段城垣予以拆除,用於填海,
並修築海岸通(今臨海路)

昭和十三年(1938) 因戰事需要,持續擴建港埠區域,再一次拆城垣以為用料,
此次拆除之城牆遂包含西至小西門 ( 順承門) 這段

至於東及北向城垣之拆除,推論應係配合市街改正而於大正年間路續拆除…..

明治三十七年(1904),於碼頭東側興建房舍,以為<稅關馬公支署>,隸署高雄稅關管轄
建物為一樓建築,角隅建有塔樓,正面前有拱圓設計,光復後,由海關單位為接收使用
目前為<高雄關稅局駐馬公辦公室>,開放外部參關

沿碼頭邊向西行,至民族路口,有一房舍名曰<馬公旅遊資訊中心暨澎湖警察文物館>
日治初期,便已設置有<水上警察署>以維護治安及水上巡邏, 明治三十一年改設
<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昭和元年,改屬馬公支廳……
於明治33及40年分別有修建,昭和五年(1930) 修建為現在風貌

光復後,作為警察局之警務宿舍….民國93年,建為旅遊中心及文物館
內展有馬公警察局沿革,警政相關文物,及提供澎湖旅遊資訊解說……

往天后宮方向,在民族及中山路口,有一綠色建築,是為馬公<舊郵便局>

此建物於大正十三年( 1924) 峻工使用,為典型之小型公共建築標准式樣
昭和十六年,改為<澎湖郵便普通局>,光復後,改為<澎湖郵電局>,旋改為<澎湖郵局>
平面配置L型,採和洋混合風格,屋頂採兩坡頂,大門入口採用切角頂樣式

(現已遷至新大樓辦公,此處目前僅外觀開放參觀, 應朝文物館方向規劃)

沿民族路北行,接介壽路至治平路又轉,可至澎湖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前身為日治時<澎湖廳廳舍>
建於昭和八年,昭和十年( 1935) 完工使用,為後期<興亞帝冠式>風格建築
日治前期,廳舍使用光緒十三年建之清總鎮署 (今合作金庫附近), 因使用日久
破損不戡修繕,昭朝八年遂擇現址興建此一新廳舍….光復後縣政府接續使用

縣政府廣場左側不遠處,忠孝路口,有<澎湖開拓館>

此建物為原<澎湖廳長官邸>,建成於昭和十年,與澎胡廳舍為同時期建物
光復後續為歷任縣長公館,後幾任縣長因故未再進住,近年已改為<澎湖開拓館>
展出澎湖相關文史及未來展望,是認識澎湖的第一站…..

馬公市區尚有<第一賓館>及<馬公專賣所>日治建築,未及前往探視

至於日治時期洋樓建築之代表,當屬
水仙宮前之<劉氏洋樓>

三民路路口之山形屋( 瑞源商店)

以及新生路與中華路口之<陳家洋樓>(合昌商行)
此為前縣長<呂安德>父親<呂戊辰>建於大正八年(1919)之洋樓,後售于陳氏
現租予人經營民宿<傻愛莊>

騎著機車,在市街中穿梭,尋訪這些日治建築,

體會這馬公的異國情調……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