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北二高南下到關西下交流道右轉往竹北新埔方向(竹118縣道)
約12公里可達新埔街上,除和平街以外,老街應該就屬<中正路>及北側的<成功街>
可以先去走走舊街,再找家老店吃吃板條(新埔消防隊旁),品嘗一下道地的客家美食…..

新埔,舊稱<吧哩嘓>,意指新的草原,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
清乾隆年間,粵籍移民入墾此地,漢人將這塊新開發的土地改稱為<新埔>。
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成為附近農產品的集散地,因此發展為熱鬧的市街。

一進入中正路,先是<新埔國小>,校園於假日時提供停車空間
創校於明治三十年(1897),原為<新竹國語傳習所新埔分教場>,旋改為<新埔公學校>
已歷百年之歷史,校門旁即有一日式民居,應是昔日校長宿舍一類傳統木造建築,已有些坍毀,
應修整加以活用…..

學校右旁有階梯上登,為<義勇廟>

沿中正路前行,右有<陳氏宗祠>,復前行,對面即有一洋樓
此即是曾任新埔鎮首任鎮長<潘錦河>的故居,現租予他人經營藝文餐廳<桂花園>

樣式與多數日治時期診所之建築類同

再前行至廣和路口,有廟曰<廣和宮>,是新埔街上最大廟宇,祀奉客家人原鄉的守護神<三山國王>
廣和宮創建於清咸豐10年(1860),由於位於新埔老街的菁華區域,而成為地方信仰的中心,
曾經風光一時。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在竹苗的戰役中,廣和宮被焚毀,至1902年才完成重建。
大正8年(1919)更加擴建,歷時10年,而成為今日的規模。民國75年大幅翻修,已失去古味。

三川殿的龍柱、石獅、及部份壁堵,仍然可以看見古廟的舊跡,殿中有匾:

戊辰之年季春三月清明前三日    中和位育 (1928)

       賜佩紳章總理  兼施主  潘成元立

甲子年季春三月吉旦    聲靈赫濯  (1924)

   總理 施主  潘朝棟立

 

甲子年季春三月穀旦   大雄寶殿   賜佩紳章總理  潘成元立

甲子年冬    信生羅碧玉敬獻  (龍柱) (1924)

廣濟顯靈威敵愾無分兄與弟  和同妙施法錫封對蜀宋兼唐

廣澤濟天朝三錫綸音皆輔國  和衷扶帝室山靈顯蹟盡勤王

廣地受皇封巾獨明三山顯蹟  和心扶國運隋唐宋數代昭勳 

(可見潘姓於日治時期為當地大富紳代表)

復前行,則有媽祖廟<興天宮>,光復後建,並非古蹟, 門神彩繪還不錯…..

至民生路口,有天主教堂一棟,造型極為優美…..

往旱坑方向略上坡,


右側為<成功路>,略為一瞥,頗有舊街景況,遂沿路探尋…..

果有老舊街屋數棟,應為昭和時期建築風格

中段有一棟建築類似舊時戲院,經詢問當地老人,確認所推論無誤

後段斜坡處,左側有老式木造街屋數戶連亙,為舊時旅社及茶室所在

可想見昔日街道之繁華…..

行至路口,便接上中正路,回到新埔國小所在.
這樣的行程,這樣淡淡的老街情緒,在巷弄裡,靜靜的發酵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