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一年(1986)臺灣建省,臺灣巡撫<劉銘傳> 基於海防,開發及運輸之需要,在向
朝廷奏准後開始建造鐵路,最早完成的鐵路為基隆到新竹段,在光緒十八年(1893) 竣工通車
日治後,重修修改路線, 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竹驛>則完成於大正二年(1913),即現今之<新竹火車站>

根據光緒十三年巡撫劉銘傳所奏<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摺>中提及:
<基隆至臺灣府城擬修車路六百餘里,所有鋼質鐵路並火車,客車,貨車以及一路橋樑,統歸商人承辦
……臣查鐵路之利,不獨目前有裨於海防,建省,橋工三事,將來更可添大宗入款,充海防經費要需…>

1887年於臺北大盜埕成立<全臺鐵路商務局>, 由<楊宗瀚>為鐵路商務總辦,以記名提督<劉朝幹>
率官勇參與鐵軌鋪設,<林朝棟>負責枕木準備,聘請德國工程師<華克爾>設計及監督

是年四月,劉銘傳決定先修建基隆至臺北的鐵路,全長28.6 公里 ,至1891年臺北至基隆段鐵路峻工

而臺北至臺南的鐵路,雖也早著工興建,但因經費短缺及沿途險阻太多,加上劉銘傳遭到撤職
至光緒十八年(1893),僅修建至新竹便因而暫停,總計完成基隆至新竹共106.7公里鐵路
當時的車站稱之為<火車房>, 尚為土造,十分簡陋,位於枕頭山山腳下,

日治後,總督府有鑒於清代所建鐵路之路線蜿蜒蛇行,遂開始進行修建
當時新竹為一簡易的木造車站,…..


至明治四十一年(1908),全線鐵路通車(基隆至高雄),新的新竹車站亦於大正二年(1913)完工啟用

完成於大正二年(1913),是台灣西部縱貫線上現存日治時代長老級的火車站,由總督府鐵道部
<松口崎萬長>設計,和台灣總督府、台北新公園內博物館都屬於同期的巴洛克式風格的西式建築,
外觀上最大的特色是有座兩段式傾斜度大的屋頂,搭配一座盔甲式有四個方向的鐘塔及比例修長
的拱圈門廊,內部有文藝復興時代的浮雕裝飾,造型優美典雅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是新竹市的
地標及特殊的都市景觀,也是台灣近代交通的重要見證;



昭和三年(1928年)增建右側辦公室,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盟軍轟炸部分毀損,民國38年初才整建完成。

民國87年由內政部列為二級古蹟於民國891012日鑒於站房老舊,年久失修,
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新竹市政府發包整修,於民國901130日竣工。

從月臺側看背面丰姿….


車站右側走約十分鐘,原3-5號倉庫(近花園街)已規劃為<鐵道藝術村>

往左側走,過新竹客運站後,有一棟<工務分駐所>日式木造建築
可順便一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