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興宮>原名<連輿宮>,亦稱呼<天上宮>或<媽祖宮>,主要奉祀媚洲媽祖,早年本名<天上宮>,
約清代中葉咸豐年間,經大規模重修之後改名,創建年代有二種說法,一說為乾隆七年(1742),另一說
為乾隆二十一年,經咸豐六年、明治四十年(1907)及民國61年三次修建,是縣內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連興宮>在竹山鎮鬧區內,主要取其「水沙連興旺」寓意命名,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連興宮位於舊時沙連堡林圮埔街(竹山舊稱),因其奉祀湄洲媽祖而稱之為<媽祖宮>。
根據彰化縣志祀典志云:
天后聖母廟,一在沙連林圮埔;乾隆初,里人公建,廟後祀邑令胡公邦翰祿位」;

雲林縣采訪冊中則記載為:「連興宮,在林圮埔街,縣治東二十五里;宮殿三座,祀天上聖母;
乾隆中,里人公建…」

由此可知連興宮可以說在清乾隆期間就已建立,迄今已有二百餘年之歷史….

連興宮初建時為磚、木造平屋,經過數次整修、重建等過程成為目前三進的建築型態。

前殿為土磚牆構造,屋頂琉璃瓦為這近年整修時所修建,但部分物件仍為清代之遺構.

後殿則為三層鋼筋混凝土造建築,供奉媽祖神像。

連興宮香火鼎盛,歷經多次整建,外觀已煥然一新,但細看其結構格局,依然呈現出
一份古樸典雅、內斂莊嚴的風貌。



前面的三川殿為傳統廟宇建築,雕樑畫棟,瓦脊
燕尾,門前的石獅及龍柱俱為古物….
廟內古物遍佈,如神龕門首的「德佈山海」古匾,左壁外牆邊的「正堂馬示」石碑,以及道光
四年記載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古碑等, 以及三川殿前由舉人<林鳳池> 所捐獻之龍柱…



重要的匾楹包括有:

(昭和十一年(1936)歲次丙子孟春穀旦  海澨恩深
  竹山郡守 王美木敬獻

昭和十年歲次乙亥仲冬穀旦  德佈山海   竹山林朝槐 林慶安等仝敬獻

水德配天海靜波恬共仰神光普照  母儀稱后民安物阜咸沾恩惠宏深

     大正六年春月      鄭貽林 敬書   森澤 榮次郎 敬獻

每從海島渡慈航萬里煙波成彼岸  亦自人間看王燕千門張天祝西王

大正六年春月      鄭貽林 敬書   森澤 榮次郎 扣謝


正堂馬示」碑
立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為長方形立體石碑,崁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牆,
部份碑體被埋,碑面風化嚴重,部份字蹟已經模糊,此碑記載乾隆二十七年秋,彰化知縣<胡邦翰>
勘察水沙連,諭告居民凡水沙連堡沿山一帶,未報墾納賦者,應照一九稅之例,繳年租約二千元
,配入本廟,充作香燈之費….一事。

此後連興宮香火盛極一時。

 

九二一震災後,本宮於修建過程中挖出深藏地下五十年的「正堂馬示」斷碑,原本失落五分之三的
古物終得完整重見天日,以供後人憑弔。


另一嚴禁勒索竹筏錢文示禁碑則立於清道光四年(1824),在連興宮前殿右壁外。
此碑記載當時解決排夫被勒索糾紛及約定每排抽二百文充為連興宮及元帥廟香燈諸實,並規定雙方
不可再無理滋事,否則送官嚴辦理,決不寬諒云爾。

廟內還供奉一座黑面媽祖,原本安座社寮媽祖宮,八十餘年前廟宇修建時寄住於卻不願回駕。
為感念黑面媽祖過去對於社寮地區的庇佑,每年媽祖誕辰前十天,社寮地區信眾都會用神轎
把媽祖迎回「娘家」。

廟內恭奉有閩浙總督<定長>,彰化知縣<李振青>及<胡邦翰>三位的長生祿位….

連興宮位於竹山里下橫街上,正好位於與竹山老街交叉路口,是竹山最早街市發展的區域,
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九二一地震後已完成整建,並登錄為古蹟..

廟口原有傳統小吃,因廟埕整建均已撤離至臨近地區,

但流傳以久的古早味仍然有處可尋

0

4 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1 年 6 月 3 日 於 下午 1:37

    介紹的很清楚,音樂也很好聽

  2. 匿名訪客 2011 年 6 月 3 日 於 下午 1:37

    介紹的很清楚,音樂也很好聽

  3. miqkp 2013 年 5 月 10 日 於 下午 10:03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

  4. miqkp 2013 年 5 月 10 日 於 下午 10:03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