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9)的佳里<黃氏家廟>(崇榮堂),隱身在繁華市街(文化路)的一偶,
廟前車水馬籠,殿內卻青煙緲緲、幽暗寧靜。可能因為私人宗祠的關係,平日鮮少有人入內參香,
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都可能無緣一探。因走訪老街的緣故,順道造訪了這一處家廟….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 黃氏祖先由福建渡海來台,卜居於此, 距今以歷三百餘年;
當時莊落草創,初由族人建草寮奉祀歷代祖先及神農大帝,自唐山迎來神像,祈求合境平安..

康熙四十二年族人倡議聚資興建祠堂, 署名為 <崇榮堂>

光緒甲申割臺,日人入據臺灣; 嘗以此充當為<鹽水港廳>, 旋改為<台南縣蕭壟支廳> 廳舍,
大正初至三年間, 作為<蕭壟公學校> 教室, 繼為<總爺小學校  蕭壟分教場>, 直到大正八年
佳里小學校(今北門高中校址) 建成, 始遷出該處

自此該祠堂回復祭祀的功用….

祠堂神龕除恭奉神農先帝外,另奉祀陵終公,杰公,手恭公,及新邦公等四位神主;
昭和七年(1932),昭和十二年(1937)及民國42年均有增建及整修….

黃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自黃國被楚所滅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
河南中部,大批則遷入楚國腹地定居於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縣,當地也因黃姓而得名。

其中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後發展成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姓。
這支黃姓宗族世居江夏,代為冠族,至孝子黃香,才傾天下,黃瓊、黃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內,
時人譽稱<江夏黃氏,天下無雙>, 後世黃姓子孫萬派朝宗江夏,咸認<江夏>為郡望與發祥地。


唐宋時期,黃姓在今福建、江西、廣東等地繁衍最為旺盛。
西晉末年,黃姓與中原士族均大舉南遷,成為後來入閩(今福建)的八大姓氏之一。

黃姓後人有五子分居於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繁衍昌盛,遂成為閩南大族。

祠堂內最醒目的莫過於神龕兩側的<文魁匾>及<進士匾>

立有功名的便是<黃登瀛>(黃棠華) 其人….(登瀛為官章)

進士  禮部右侍郎加三級 錢賓學  □□□特調內閣中書加午級  韓崑 為

  光緒三年丁丑科會試中式第二百九十名 殿試弟三甲第三十三名

  賜進士出身 欽點即用知縣 籤分山東  黃登瀛


文魁  內閣中書禮不侍郎銜 福建提督學政 代辦鹽餉事務 邵亨豫

    同治庚午科中式舉人 第九十六名    黃裳華

按: 黃登瀛, 同治四年(1865)以臺灣府嘉義縣籍參加乙丑科補行甲子科福建省鄉

試中式舉人。光緒三年(1877) 黃登瀛以福建省臺灣府嘉義縣籍,參加丁丑科科舉殿試
考取進士,名列三甲第三十三名賜同進士出身

祠堂內的彩繪壁畫為台南畫師<陳玉峰>的作品, 保存良好,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按: 陳玉峰(19001964出身於臺灣臺南市的彩繪匠師,本名陳延祿,玉峰為字號,
人稱祿仔司、祿仔仙或陳畫師,與潘春源同拜泉州畫家呂璧松為師。其作品主要遍及臺灣南部
縣市,例如臺南大天后宮、澎湖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嘉義城隍廟等處都有其畫作。
有子<陳壽彝>繼承其衣缽

在崇榮堂附近,仍可見僅存的三合院傳統民居,

離開佳里前,在中山路路尾的玄天上帝廟(又稱為北極玄天宮) 暫歇….

該建築原是三五甲蔡姓一族祠堂「蔡榮昌祠」,亦稱「榮昌堂」或「榮昌祠」,
供奉有蔡家開臺祖<蔡光明> 迎奉來臺的玄天上帝,榮昌堂從家廟逐漸演變成角頭廟,
2004年整修時又在西側增建「蔡榮昌祠」,將廟宇與宗祠分開來。
(祠中陪祀 瑞明殿大學士 尚書禮部侍郎 蔡襄一位神主,是較為特別之處….)



蔡榮昌祠則約創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同治十三年(1874)由蔡寬永等三人集資興建
較有規模的宗祠,於光緒三年(1877)完工。

昭和六年(1931)依原廟規模重建,1963年再度重修,並聘請佳里名匠王石發承造剪黏,

2003527日順利登錄為歷史建築後,得到文建會的800萬修復經費補助,
進行調查研究及修復。
修復工程直到2008年才告一段落,

目前則是嶄新的面貌….(廟宇整修成功的案例)

可以稱得上佳里的另一處景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