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間(1387) ,江夏侯<周德興> 於古崗一台地興築金門千戶所城,靠山面水的地理龍脈,
扼守泉漳的門戶,取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固有<金門> 之稱。金門城城牆周長630丈、
高2丈5尺,並築有四座城門, 城外環以濠溝,以抵禦倭寇的侵擾…..
金門城因為自明初以來即為金門商業、軍事重鎮,是故摩崖石刻、文化遺跡頗多。
因緊臨古崗、古區、水頭,自古有「要丁東門外,要富西門外,要興南門外,要官北門外」諺語,
意即東臨人口旺的古崗,所以要人到古崗去;西方的水頭則是僑商匯集,要賺錢到那邊;南門外則
是港口,商業興盛,要興旺當然就要靠過去;北門則臨燕南山<燕南書院> 所在,想做官求取功名,
就去好好的讀書吧….
金門城北門外的<明遺老街> 為金門建城時所衍生的商業街道,可算是金門年代最久遠的街坊。
相傳是明太祖洪武廿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城時所開闢,以石板條鋪設而成,算一算
已有六百餘載.雖然距離不長,當時可是繁華無比,不但為交通要道,也是貨物交易農、魚產及各種
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因此也有「賣菜街」舊稱…..
但在康熙年間,總兵陳龍以金門城所城圯壞為由,將總兵署遷至後浦一帶,
這條老街因而漸漸沒落,終於失去昔日繁華的歲月,而流於今日落破之樣貌。
老街的建築依路毗連,同樣為格局小屋簷低矮的特色,唯獨街尾一座造型特殊的洋樓突立其間,
這是<黃天佑> 醫生於1933年所蓋的住所,當時並在一樓正廳內為鄉人行醫看診;
<黃天佑>年輕時前往新加坡學醫,二十九歲返回金門定居,原本在模範街租屋看診,後來才搬回
金門城洋樓行醫,四十一歲因腸炎過世,留下三子一女與繼室守著這棟洋樓….
洋樓年久失修,近來縣政府已補助整修此一留有時光記憶的洋樓,改為旅遊導覽中心。
走在石板陸上,懷想數百年前的人情事故, 時光彷彿停駐….
金門城內的<古地城隍廟> 雖然歷史悠久,卻只能徵於古史冊, 今日廟內並無可觀之處。
還好南門內還有一處<陳氏古厝建築群> 完善保存,近日已晉身歷史建築之列。
古厝群包含三落大厝等數棟傳統民居建築, 是<陳清白> 於巴里島經商致富後, 匯款回鄉所建。
「金門城南門傳統建築群」位於金門城南門內,屬僑匯式的閩南建築,保存情況良好,
此次登錄包括金門城57、58、62、63號等四棟,包括隘門內的三蓋廊、一落四櫸頭、二落大厝
等四棟傳統建築。
根據記載,過去金門城在東、西、南、北四門皆設有風獅爺,不過現僅存古地城隍廟迴向殿後一尊。
據〈金門城古地城隍廟擴建前言〉記載,迴向殿重修於民國八十三年,殿後本有一大一小兩尊風獅爺
,大尊高約一‧五米,於三十幾年(約1949年)遺失;小的一尊幸被民眾藏於殿中,始能保存至今。
若所言不虛,
那麼金門城這尊看起來毫不幾眼的小風獅爺,可能也是歷史悠久。
金門城中的散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