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園鄉及萬丹鄉交界處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百年觀音佛寺赤山巖是屏東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據聞赤山巖的觀音佛祖相當靈驗,一直以來當地居民農事播種、婚姻、做生意和起厝,都要向佛祖求籤,
赤山巖的觀音信仰大受肯定,赤山巖已成為該地區的代名詞,甚至泥火山都稱之為赤山巖泥火山

地方傳說,鯉魚山的發源有種種的神奇傳說,表示當地塊「真子地」,是出真命皇帝的地方,
而鯉魚山有兩隻鯉魚精,為了保護這塊「真子地」,每年均會噴出大量的泥漿。

根據文獻記載,鯉魚山的泥火第一次噴發是在康熙六十一年,第二次則是在雍正元年,
在往後的190年都沒有再噴發,直到光緒十九年再次噴發。
民國七十七年起,則是幾乎每年至少都有一次噴漿機率。
不過,921大地震後就停熄,地方民眾認為,可能是地氣在地震時已經被過度釋放所致。

然而不久前, 電視才再報導泥火山再一次噴發的訊息……..

泥火山現在的噴發地點有一座無極真宗皇源聖殿

 

泥火山最近幾年噴發噴出口都在皇源聖殿的四周,噴出口經常是25個,
每次噴漿時,地氣夾帶滾燙泥水向上噴出高度約有2公尺高,波及面積達1分地左右,
漫流的泥漿包圍皇源聖殿以及周邊農地,造成農作物的損失;

至於鯉魚山,因早期山頂晚上會發紅光,還會流出黃色的湯泉(磺水),故又叫做滾水山,
又因為形狀像鯉魚,故稱為鯉魚山,原本湧出的是冷泉,後來也變成溫泉。

台灣府志曾記述:「在鳳山縣下淡水社,有赤山一座,山頂並無溝渠,不時出湯,
 亦無定處,日潑黃灑,夜見紅光。」

鳳山縣採訪冊》中也針對此二山而有所記載:
兩魚山,在港西里淡水溪邊,平地起突,二山相連,勢如雙鯉,故名。」
 此處乃屬於一種泥火山,古來以「赤山噴火」傳說記載於文獻,因而慣稱其為「赤山」。

當時的鯉魚山可是下淡水溪平原,也就是屏東平原最高的地標,受到磚窯盛行年代到處
開挖的影響,鯉魚山早已不成其形。


僅存部份日治時期之碉堡等軍事設施….

臨近的萬新大橋,主要提供自行車道有個聯結東港溪兩岸的通道。

赤山巖位在風光明媚的鯉魚山崖旁, 是屏東平原地區最早成立的一間觀音佛堂,遠近皆知。


相傳康熙年間, 某一日夜裡在鯉魚山旁出現佛光普照,墾殖先民到佛光地點跪拜,以求觀音
佛祖庇祐,並以草茅蓋了簡單觀音佛堂祈求護佑。屢經修建始成今日之規模

同治年間曾發起重修,建巖之時,以當所在地之名而取之為「赤山巖」。


赤山巖的前殿,原是燕尾翹脊閩南式的廟宇,奉祀有佛教的釋迦牟尼、觀世音等三寶佛,


配神有玉皇上帝和三界公的民間信仰,左右廂房神分別奉祀註生娘娘和福德正神。



民國八十四年接任的住持重修赤山巖時,
把翹脊閩南式的結構,拆掉改成北式佛教廟宇,
屋瓦也改了顏色,已失去其原有風貌,十分可惜。

然新的殿宇仍充滿建築之美,

搭配寺內扶疏可人的園藝及造景,

仍不失其清靜禪境之氣蘊….

附近的民居, 在晨光中佇立


0

發表留言